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布拉柴维尔  >> 布拉柴维尔故事 >> 正文 >> 正文

中建土木公司扬帆海外筑梦非洲,牢记使命担

来源:布拉柴维尔 时间:2022/8/10
刘立亮在N1项目

(李因海讯)他年7月毕业于山东交通学院,同年11月,为响应公司出海战略,他义无反顾投身海外,跨越印度洋落地非洲国家刚果(布)--开启了他10载非洲土木工作生涯。工作10年,非洲10年,他以不怕吃苦、敬业奉献、扎实工作、敢于担当的信念,从一名施工员干起,逐渐成长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尖兵。他个人先后获得公司“十佳业务标兵”、“优秀员工”等荣誉,所参建的莫桑比克N6国道改扩建工程、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工程同获境外鲁班奖等多项团队荣誉。

他就是现任中建土木公司海外事业部埃塞MKT公路项目执行经理刘立亮。刘立亮现年34岁,工程师职称,土木工程本科学历。自年进入公司以来,先后担任土木公司郑新项目施工员、土木公司刚果(布)二期公路项目工区长、加蓬利伯维尔市政项目工程部经理、莫桑比克N6公路项目分部生产经理,莫桑比克N1项目执行经理等职务。工作十年来,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从事什么职务,刘立亮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担当奉献,为公司“出海”贡献力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彰显央企使命担当。

首战中西非劈山踏林助力打通“梦想之路”

刚果布1号公路

首次出国前,他对非洲生存和工作情况有些了解,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初到刚果(布),他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生活环境与国内的巨大差异。刚果(布)二期公路项目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原始森林、高原群山,蚊虫肆虐。项目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雨季时间长,要保证路基质量必须战天斗雨、开山架桥。

项目地处条件虽然艰苦,但作为时任工区长的刘立亮并没有畏缩,带领工区团队勇于革新,通过优化图纸设计、加强属地管理、深化国际施工规范研究等,想尽办法突破瓶颈,坚持“以中国规范为基础,部分参照法国规范”的施工思路,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助力项目团队打通了连接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与经济中心黑角之间的经济通道。

项目历时八年,刘立亮奋战了五年。他凭借着自己的韧劲,坚持学习、不断总结,经过几年的锤炼,熟练掌握了国际承包合同的有关条款,尤其是海外项目的施工特点,积累了丰富的海外施工经验,成为海外项目管理的行家里手。

项目通车后,将行车历程由20天缩短为17个小时,每天行车从辆增加到辆,被誉为刚果(布)的“梦想之路”、“通往未来之路”。项目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大奖(管理银奖)、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建筑优秀施工方案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项目竣工后他颇为感慨:“首战非洲刚果(布),有汗水、有泪水,但真正彰显了我人生价值”。

再战东南非力挽狂澜专业建造“友谊之路”

刘立亮指挥飓风后N6抢修

年是莫桑比克N6项目的攻坚之年,近60%的年度产值计划需要在第四季度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压力空前。公司领导经过周密考量,当年11月调刘立亮前往莫桑比克N6项目二分部担任生产经理。

有了刚果(布)项目的历练,刘立亮来到项目之后,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熟悉项目施工进展情况、人员情况、国内物资发运情况等,及时调整思路,多措并举,先后从刚果(布)项目调转一批有国外施工经验的现场人员,昼夜施工、严格把关,打响了四季度攻坚战。在刘立亮精心组织下,项目四季度产值如期完成,并创项目开工以来单月、单季完成产值纪录。

年3月,“伊代”飓风突袭莫桑比克,这是非洲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飓风灾害。N6公路多处路肩冲毁,项目驻地贝拉市通往外界的唯一路上通道彻底断行,致使贝拉成为一座“孤岛”。

面对危局,项目部迅速反应,任命刘立亮为救援队长,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公路抢通工作,带领团队连夜编写出K桥受损、K段路基毁坏便道抢修方案。迅速、有序调动中方员工、属地工人以及机械设备,填筑石块车次。仅仅用了5天时间,提前4天就将N6公路两处冲毁的路段打通,为下一步救援物资顺利运达灾区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被纽西总统赞誉为中国建造的“生命线”。

0年3月,莫桑比克新冠肺炎疫情骤然紧张,时任莫桑比克N1项目执行经理的刘立亮果断提前结束国内休假、购买机票返回工作岗位。积极组织开展项目抗疫与生产工作,提前储备半年的食品和防疫物资、安排设置隔离区域、施行“网格化”施工措施、有序调整属地员工休假等,实现了项目零感染,并先于全线各标段施工单位提前完成了N1项目全部施工工作,受到业主的充分肯定。切实做到了“防疫生产两不误”,实现项目完美履约。

莫桑比克N6公路的建成提高了莫桑比克与津巴布韦、赞比亚等国的互联互通能力,堪称真正意义上“中莫友谊之路”。项目先后荣获“国际安全奖”,形成关键技术5项、工法3项、授权专利15项。

刘立亮作为N6项目主要参建人员、“伊代”飓风抢险队长、N1项目指挥员,五年的东南非战斗经历,让他前十年的职业生涯已经熠熠生辉。正如他发出的感叹:“选择海外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可能我这一辈子的工作都会和海外、和非洲有关”。

出战东北非迎难而上开辟全新区域

出战东北非

1年初,根据公司领导安排,决定调刘立亮前往埃塞俄比亚进行前期勘察。正在休假的刘立亮在命令面前依然没有犹豫,依依不舍离开刚出生不久的双胞胎儿子,带领团队踏上奔赴埃塞俄比亚的航班。

埃塞俄比亚MKT公路项目位于埃塞东北部Afar地区,地处偏远且交通环境差,运输物资困难;资源匮乏,医疗水平低;气候炎热,常年最高气温接近50℃,施工环境恶劣;人员设备短缺、新环境可利用资源少;尤其需要克服当地内战和新冠疫情等。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刘立亮没有畏难退缩,没有将问题上交公司领导,不等不靠,积极协调设备余台套、管理人员40余名、中方劳务60余名、属地劳务余名入场,迅速开展施工作业,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彻底改变了项目形象进度,赢得了业主和监理对中建的高度认可,用实际行动巩固了中建的良好信誉和国际形象。

埃塞俄比亚MKT公路项目,是公司在埃塞市场的首个项目,对于公司在埃塞基础设施市场拓展至关重要。刘立亮告诫大家一定要以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标准化、国际化的施工工艺建设MKT项目,集中优质资源,保障完美履约。

对于新市场,他立下壮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充分诠释了他积极乐观和用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精神。

精益求精过程管控打造科学管理团队

刘立亮与业主、监理等合影

对于海外工程而言,属地化管理无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10年的海外经历,让刘立亮更加注重属地化管理。刘立亮始终强调,许多属地员工经过培训后的专业能力并不逊色于国内工程师,且在与当地企业沟通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与信任,通过管理、压力和责任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充当中国员工的助手。

截止目前,刘立亮参与建设的项目共为超过3万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培养了超过1万余名技术工种和操作手,极大提高了属地员工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同时,在海外工程中,中国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这个问题,刘立亮始终有自己的观点:工程人员来到海外就意味着放弃在国内积累的人脉和资源,远离朋友和家人,生活相比国内更会单调不少。因此,需要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和福利,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让大家感受到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优越性,在企业找到归属感,这样才能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人才。

这就是刘立亮,10年海外经历塑造的铁骨铮铮的土木人,他与非洲结缘,创业在非洲、筑梦在非洲、建功在非洲。他不忘初心使命、敢于担当奉献,从中西非到东南非,再到东北非,如今在埃塞俄比亚大地上继续书写中非友谊的华美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gs/10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