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条新闻刷屏了。
第一条是:日本计划拨出22.58亿美元来调整在华生产线。其中20.4亿,用于将生产线搬回日本;另外2.18亿用来资助日企将生产线搬到更多地区,比如东南亚和非洲。
第二条是: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库德勒发表观点:
美国鼓励美资企业搬回美国,政府会为所有的直接成本买单,包括工厂、设备、知识产权、翻修。
贩卖焦虑的媒体们贩卖焦虑是门大生意,宗教靠地狱恐吓来获客,媒体是以流量为生的蛭虫。
不少情绪贩子就开始借题发挥了,譬如《日本政府重金资助日企撤离中国!警惕韩台美欧跟进》中这么写到:
在疫情冲击下,受疫情影响极为严重的美国和欧洲各国,强烈意识到产业配套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是国家安全是如此重要,因此大大增强了将海外企业撤回本国的动力,预料受日本政府资助其企业撤离中国的启发,不排除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扣除来自维京、开曼群岛的假外资,日本、韩国、美国、台湾和德国大致占全部外资制造业投资的70%以上,如果这些外资投资跑路,其转移出去的产能,绝大多数不会被国内企业所替代,因为他们的产品本来就是供应国外市场,有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这些外资制造业撤离,意味着中国会减少一些外汇收入、税收和就业岗位。
不知道日本政府最后是否会悬崖勒马,避免做出这种对中国落井下石的不友好勾当。当然,对于许多仇美、仇日的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如愿以偿。
这位街边小摊上吃10元素面、纵论美帝很快滑落的大叔,不知道看了这个新闻做何感想:
只怕从此以后,这10元钱一碗的素面许多人也得省着点吃了。
制造业搬回美国是个笑话
美国的说法还是构想,尚未像日本一样变成法案。
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再工业化』,到特朗普政府的《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特朗普高喊『制造业移回美国』快四年了,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报告却显示,这几年,美国制造业指数一路下滑降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政府口号喊得震天响,特斯拉生产只能靠上海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斯拉美国工厂相继停工)
日本搬离的背后,是日本品牌没落,中国国货崛起OPPO的印度工厂中国手机品牌为什么去印度建厂?因为中国手机在印度有销售市场!
日本工厂为什么纷纷搬离中国?是因为日本企业竞争不过国货崛起。
比如,松下电器于底关闭一家位于山东济南,主要生产液晶电视的合资工厂。加上前几年,松下已关闭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厂,这意味着在剧烈的彩电市场竞争冲击下,松下电视已全面退出中国生产。不仅仅是松下,其他的日本电视企业也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
这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后的历史必然。随着中国本土厂商,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杀进智能电视市场后,传统模式的外资家电江河日下、举步维艰。制造业离开中国了吗?并没有!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7年高增长的情况下仍录得6.2%,高于15年和16年水平。
疫情停工的短暂冲击波而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高达6.9%。中国依靠体量形成的供应链网络效应,是小国们无法快速复制的。
中国制造业的体量是印度的10倍、马来西亚的50倍、越南是倍。3Com公司创始人提出过网络效应的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是节点数的平方
比如:
网络中,单个用户的价值是1元,那么规模为10倍的网络的总价值是元;规模为倍的网络的总价值是00元。网络规模每增长10倍,其价值就增长倍。
中国完善的供应链,让中国制造业成本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而这一切既需要大规模的基建(水电、运输、产业集群工业园),也需要巨大的优质劳动力(譬如,印度的文盲就不是优质的劳动力),
更需要巨大的本国市场需求。
最后,随着中国大学生的增多,中国制造业也正从廉价劳动力的服装厂、纺织厂往小米、华为、格力这些科技制造业转型。
日积月累,中国渐渐不再是过去那个依靠廉价劳动力赚血汗钱的代工厂。中国人也可以拿高薪,中国制造业也可以是华为海思、光伏发电、生物制药这些高科技。
投资各国工业化,中国国家资本是主力说起帮助全球各国发展制造业、工业化来,中国才是资本大玩家。
根据矿业公司必和必拓估算,截至年的十年间,『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总投入可能接近1.3万亿美元,是二战后美国重建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七倍多。
日本搬迁预算区区23亿美元,只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投资的千分之1.7。
一带一路沿线境外产业园分布图根据《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目前中国在非洲建成、在建或筹建的产业园约有近个,其中30多个已经开始运营。而中国工业园模式在非洲发展最为蓬勃的当属埃塞俄比亚。
埃塞已经开发和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级工业园埃塞政府的五年计划中,规划在至年建设14个中国工业园区。华为和中兴通讯在埃塞俄比亚建造了一个造价17亿美元的全国性3G网络。
譬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南部郊外,有一座东方工业园,这是中国在埃塞俄比亚的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园区占地5平方公里,连接着两个60万人口的城镇,目前已经有85家企业入驻,行业涉及纺织、服装、制鞋、钢筋、水泥、制药、汽车组装等,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图为工人们在年启用的新厂区内工作,连同其他厂区,该鞋厂一共解决了当地余人的工作问题。
中国人在非洲的纺织厂杰米斯今年27岁,中文名字叫“上海”。他是华坚集团年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第一批本地雇员,6年后,杰米斯从一线员工干到工厂的经理助理,杰米斯流利的中文得益于他进厂工作一年半后的一次培训,他被送到赣州和东莞的工厂进行一年左右的培训。在那里,他学习了中文,也学到了中国的工厂管理方式。现在,杰米斯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达到三万比尔,约合人民币七千多元。
埃塞俄比亚,下午开工前,各小组长会召集开会,讲解上午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东方工业园内的一家中国制药厂,27岁的汪红梅为当地雇员讲解液相色谱器械使用要领。
对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掌门人谭德塞,以前是埃塞俄比亚的外交部长。
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富裕!时至今日,对外出口已经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内需才是。
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民有钱了!
中国制造业想继续发展,不是靠零和博弈,是要靠制造需求,是靠让全球人民共同富裕。
只有让穷国都有钱了,中国的高铁、华为手机、格力空调、小米的智能全家桶、大疆的无人机摄影、乃至主播打赏、直播带货等等等,才有海阔天高的市场。
要知道,非洲有1/4的人还没用上电。非洲只有约1/6的国家电网覆盖率超过30%,许多国家低于1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更有约6亿无电人口。
在北非,青年失业率为25%,而在博茨瓦纳、刚果共和国、塞内加尔和南非等国,青年失业率则更高。非洲15至24岁的人口有2亿,是世界上拥有青年人口最多的地区。
中国的一路一带,就是帮全世界各国修工业园区,帮他们搞工业化,解决失业问题。
埃塞俄比亚,24岁的马希莱在工厂工作两年了,负责品管助理,月工资比尔,折合人民币元。
埃塞俄比亚,Mscrm今年20岁,进入工厂已经一年了。年8月1日晚9点,她还在岗位在给鞋子印刷商标,她的月工资是比尔加比尔的补贴,约合人民币元。
《新华字典》中写到: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制造业搬离中国,很好。搬到中国修建的海外工业园区去。
走出去,输出中国模式,输出中国道路,海阔天空!
中国继续往上走,造芯片、造飞机、造磁悬浮高铁。让全球联结为命运共同体,让中国带领世界共同富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文末荐书
《繁荣的求索》回顾了林毅夫老师在世界银行担任首席经济学家和副行长四年中的经验、观察和所思所想。
如何帮助各国实现持续的动态增长以消除贫困和实现繁荣?
林毅夫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和政策思考。书中比较了世界历史与其他国家的政策经验,分析并破解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难题,试图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张走向繁荣之路的路线图。
长按上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jj/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