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传染病。图中,右为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左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月均降水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2.若埃博拉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则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1月
1D2C
1.右图中疫情爆发高风险区位于非洲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结合左图中气温和降水图可知,④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北半球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甲地受西南风的影响最有可能将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病原体的中间寄主。蚊虫都孽生于水中,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北半球一般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读蚊虫携带的疟疾和登革热疾病的世界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全球疟疾和革登热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温带多于热带B.山区多于平原
C.沿海多于内陆D.发展中地区多于发达地区
4.非洲是蚊虫携带疾病的重灾区,非洲利于蚊虫传播疾病的因素可排除的是
A.气温高B.水域广C.高原面积大D.野生动物多
3.D4.C
3.读图可知,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气候湿热的国家和地区,集中在发展中国家。D正确,ABC错误。
4.非洲纬度低,气温高,蚊子终年可以生长繁殖;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雨季积水、河流、湖泊等水面广,蚊子滋生场所多;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有利于雌蚊吸血繁殖;终年高温,有利于传染病病原体的发育和传播。所以ABD都是其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不是利于蚊虫传播疾病的因素,符合题意。故选C。
5.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近日,科学家描绘了最新的埃博拉疫情暴发高风险区地图(下图中颜色较深部分)。该图的绘制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GPSC.GISD.DE(数字地球)
C
RS为遥感,获取地物信息;GPS为定位、导航;GIS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层叠加,绘制地图,有绘图功能的只有GIS,故选C项;DE将地球信息数据化,可在计算机上进行查找。
10.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高达90%。科学家描绘了最新的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下图颜色较深部分),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起到的辅助作用不可能有()
A.对埃博拉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实时跟踪
B.将疫情监控和救治信息集成到图上,使疫情的实时监控和动态防控成为可能
C.可根据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分布情况制作感染危险程度等级图
D.系统可自动生成各国疫情发展统计图表
A
试题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询、模拟、预测、评价系统,不能对埃博拉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实时跟踪,A错;GIS系统可以将获取的疫情监控和救治信息集成到图上,使疫情的实时监控和动态防控成为可能,B正确;在获取了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分布情况的数据后,可根据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分布情况制作感染危险程度等级图,C正确;根据数据系统可自动生成各国疫情发展统计图表,D正确。选A正确。
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非洲受埃博拉疫情冲击最大的产业部门是()
A.种植业B.石油加工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11.C
11.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为了安全的考虑,前往非洲旅游的人口数量下降,故非洲受埃博拉疫情冲击最大的产业部门是旅游业,A项正确。种植业、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等工业部门影响较小,均可排除。
14.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毛球器械生产的输出国,受H7N9禽流感的冲击,和羽毛相关的产业部分被迫中断。下列各大部门中,受禽流感冲击最小的是()
A.羽绒服加工业B.生禽饲养业C.羽毛球拍生产业D.肯德基快餐业
C
禽流感影响产业主要是与生禽或羽毛有关的产业,羽绒服生产、生禽饲养、肯德基快餐业都是相关产业,受影响较大A、B、D错。羽毛球拍的生产与生禽或羽毛无关,受影响最小,C对。
考点:工业联系。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受全球气候影响,冬季最低温比往年略有提高。专家预测,到年该地气温将升高1.4℃~5.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正值冬季,该市爆发了严重的流感,专家判断此次流感为新型流感病毒造成,可随空气传播。则下列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D
根据上题分析,该城市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故东南方向的丁城市受影响最严重。故选D。
16.疟疾是感染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自然传播媒介主要是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蚊子的种类多样、偏好不同。雌蚊繁殖需要叮咬动物吸食血液,幼虫在浅水中滋生。蚊子体内疟原虫的发育与气温关系密切,20-30℃是最适宜的温度。下图为世界疟疾分布图和非洲疟疾高发区的一处热带草原景观图,回答问题。
(1)描述世界疟疾的分布特点。
(2)年全球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分析非洲利于蚊子传播疟疾的自然原因。
(3)除自然原因外,非洲成为疟疾重灾区还有哪些原因?
(4)食蚊鱼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及古巴,耐污染,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因对消灭水中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而被一些国家移殖,若非洲计划引入食蚊鱼灭蚊防虐,你是否同意,说说理由。
(1)(6分)世界疟疾的分布差异很大;高虐区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气候湿热的国家和地区;高纬度、高海拔、干旱地区少有分布;高虐区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少有分布。
(2)(8分)纬度低,气温高,蚊子终年可以生长繁殖;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雨季积水、河流、湖泊等水面广,蚊子滋生场所多;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有利于雌蚊吸血繁殖;终年高温,有利于蚊子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和传播;热带地区,传播疟疾的蚊子种类多、数量大
(3)(6分)公共卫生状况差、水平低;经济贫困、医疗技术落后;节日集会、集体歌舞等生活习惯;人们的防患意识差,卫生习惯差。
(4)(6分)同意:非洲的自然环境与食蚊鱼原产地相近,有利于引进;食蚊鱼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对灭蚊有作用,灭蚊可切断疟疾的传播途径
不同意:食蚊鱼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可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引发新的生态问题;食蚊鱼灭蚊在原产地有一定作用,引入后的灭蚊效果不明;食蚊鱼不能在所有水体中引入,并不能切断所有的传播途径。
(1)读图,世界疟疾的分布差异很大。从自然因素看,高虐区主要分布在纬度较低、气候湿热的国家和地区,高纬度、高海拔、干旱地区少有分布。从经济水平看,高虐区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少有分布。
(2)疟疾传播,主要是通过蚊子进行,所以从蚊子的生存、繁殖环境,疟原虫的生长环境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非洲纬度低,气温高,蚊子终年可以生长繁殖。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丰富,雨季积水、河流、湖泊等水面广,蚊子滋生场所多。非洲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有利于雌蚊吸血繁殖。终年高温,有利于蚊子体内疟原虫的发育和传播。热带地区,传播疟疾的蚊子种类多、数量大。
(3)除自然因素外,非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状况差、水平低。经济贫困、医疗技术落后。有节日集会、集体歌舞等生活习惯。人们的防患意识差,卫生习惯差。
(4)从治理疟疾传播的角度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与食蚊鱼原产地相近,有利于引进。食蚊鱼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对灭蚊有作用,灭蚊可切断疟疾的传播途径。同意引进。
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食蚊鱼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可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引发新的生态问题。食蚊鱼灭蚊在原产地有一定作用,引入后的灭蚊效果不明确。食蚊鱼不能在所有水体中引入,并不能切断所有的传播途径。所以不同意。
17.年来了,再回首,埃博拉病毒曾在年社会上掀起一阵惊恐。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博拉(Ebola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下图为爆发过埃博拉疫情的国家。
材料二下图为专家描绘的最新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图中颜色较深部分)。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埃博拉疫情的分布规律。
(2)有专家认为,埃博拉病毒可能发生变异,未来可能(或现在已经)通过空气传播,对于甲地区来说,病毒向内陆地区传播风险最大的是几月份?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专家绘制的该图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4)年至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爆发,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分析什么是非洲受埃博拉疫情冲击最大的产业部门,并说明理由。
(1)非地带性,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高风险区位于扎伊尔盆地。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等地,传染范围较广。
(2)7月份;甲地位于北半球,几内亚湾沿岸,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
(3)GIS;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层叠加,绘制地图,有绘图功能的只有GIS
(4)旅游业;埃博拉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健康劳动者短时间相对减少或者不能劳动,对种植业、石油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都有一定影响;由于埃博拉病毒属于流行性疾病,为了避免疫情的扩散,会禁止人员的流动,所以该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最大
(1)结合爆发过埃博拉疫情的国家和埃博拉疫情爆发高风险区地图来分析描述。非地带性,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高风险区位于扎伊尔盆地。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等地,传染范围较广。
(2)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来分析作答。甲地位于北半球,几内亚湾沿岸,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
(3)GIS主要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图层叠加,绘制地图,有绘图功能的只用地理信息系统。
(4)非洲受埃博拉疫情冲击最大的产业部门是旅游业,原因主要是埃博拉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导致健康劳动者短时间相对减少或者不能劳动,对种植业、石油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都有一定影响;由于埃博拉病毒属于流行性疾病,为了避免疫情的扩散,会禁止人员的流动,所以该疫情对旅游业冲击最大。
18.读“候鸟迁徙路径图”回答问题。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春秋两次,候鸟每年迁徙的时间与路径大致是不变的。
(1)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以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度被控制在东南亚范围之内。随着候鸟迁徙,该病毒开始侵袭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有人据此推测若局部地区发生某种新型禽流感将会蔓延全球。试以图为据分析这种推测是否正确。
(2)东南亚是较早发现新型禽流感感染的地区,有报道认为禽流感病毒的扩散与当地生产方式和开发有关。东南亚除水田外,还有热带雨林分布,过度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试对此进行分析。
(1)正确。候鸟迁徙路径在北极圈附近汇聚、交叉,所以候鸟会在沿途中传播,又会在交叉处传染,然后蔓延到全球。
(2)过度开发会使热带雨林急剧减少,破坏动物栖息环境,动植物种类锐减,破坏生态多样性;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生态平衡的破坏存在着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也极易导致病毒向人类居住地扩散,使人类造成病毒感染。
(1)图中鸟的迁徙路线有交叉,说明鸟在迁徙中会有接触,禽流感可以通过鸟的接触、觅食、粪便等传播,所以会蔓延全球。
(2)东南亚的水田是人类破坏雨林改造的,对雨林的破坏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破坏生态多样性、加大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最终造成生态失衡,动物易遭受病毒感染,最终使人类感染病毒。
19.读非洲刚果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今年,图示区域埃博拉疫情爆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jj/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