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青春探非洲: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志愿者用镜头捕捉非洲的点滴瞬间,用声音诉说我的所见所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果布拉柴维尔办事处,我以志愿者的身份,体验了一段别样的青春旅程。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非洲大陆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体会到了志愿者服务的意义与价值。志青春,愿常在。你是多年来办公室迎来的首位中国青年志愿者。”负责办公室行政工作的同事Emile如此告诉我。怀揣着对丰富人生体验的向往,我选择了刚果布拉柴维尔的联合国志愿者岗位,而非北京。尽管在出发前曾翻阅过刚果布的概况资料,但直至我踏出马亚-马亚机场,被非洲的炽热阳光和狂野热情所环绕,它才从我的想象中走出,变为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存在。
布拉柴维尔,虽为首都,却是一座人口仅万的小城。我服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布拉柴维尔办事处,同样是一个精简而高效的单位。在我到来之前,整个文化部门的事务几乎都由我的上司独自承担。
由于大多数西非国家以法语为官方语言,而法语又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因此办公室内同事间的交流通常用法语进行。幸运的是,我的上司英语流利,这让我避免了陷入“异国、陌生语言、陌生工作环境”的困境。
在办事处的工作起初是循序渐进的。最初,上司只是让我阅读文化部门的相关材料,处理一些行政杂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工作范围逐渐扩展,开始负责起草文化活动的概念介绍书等。
除了需要克服语言、职业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挑战外,在工作中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工作究竟对谁负责?当然,最直接的答案是,作为教科文组织布拉柴维尔办事处的一员,我需要对驻地办事处推动的议题负责,更具体地说,是对那些既符合联合国价值观又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的议题负责。但同时,作为由中国派出的青年志愿者,我也需要对“中国青年志愿者”这一身份负责。这意味着我要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联合国的工作,不仅学习联合国的文化和工作价值观,还要学会以中国的视角来表达自己对国际事务的见解。打破界限,不仅意味着学会倾听与理解他人的观点,更意味着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声音。因此,当同事们告诉我“你是办公室的首位中国青年志愿者”时,我深感荣幸与责任并重。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书写青春篇章。作为联合国志愿者,我们该如何行动?如今,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需要众多有志青年投身其中。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青年志愿者应勇于并善于讲述中国故事,这无疑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重要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gs/1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