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
东大建筑学院的学者们
从未停止思考
他们针对相关问题
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
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建筑学人应该做的贡献
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详情吧~
新冠肺炎爆发,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年建设完成的南京市公共卫生中心基础上,经数天鏖战,完成该中心间应急隔离病房的扩建设计(“南京小汤山2.0版”)。
战时突击设计尚在进行,未雨绸缪已经开始。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预案储备,2月8日,江苏省住建厅提出《关于在疫期将体育馆临时改造为应急医疗中心的可行性建议》,省主要领导当日批示。在住建厅统一部署下,公司紧急响应,与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可行性研究。经历15天的合作奋战,江苏省《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于2月23日通过专家论证。
省住建厅汇报会现场
紧急响应聚力研究
2月8日,公司接到任务,即刻组织布署。因疫情防控、居家办公要求,课题组成员建构临时工作站,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多介质同时连线不同专业方向,协同作战。
大家迅速调集资源,盘点公司设计并建成的省内县级体育馆,查找全套设计图纸,优选典型样本案例。充分发挥高校设计院学科优势,人才队伍强、技术储备足的特点。研究团队集结了体育建筑专家、医疗建筑专家和各技术工种专家汇聚智慧。2月10日,通过连夜奋战形成可行性研究草案。
联合课题组部分成员(左起):韩冬青、高崧、曹伟
2月13日,联合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14日,省住建厅报送的《可研报告》获省主要领导批示,省政府转各地“深入研究,作为长期战略储备”。
双线作战编研《指南》
在接到可行性研究任务时,公司设计的“南京小汤山2.0版”尚未建设完工。公司必须在第二条战线上从容应对,需要高水平技术队伍与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
2月17日,江苏省住建厅正式下达《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编制任务。公司负责牵头,再次调集院内各专业总工和精兵强将,与南大院、江苏省院组成联合课题组进入编制研究阶段。
省住建厅汇报会现场
协同合作专业互补
在本次疫情之前,我国并没有太多将体育馆改造成临时医疗中心的实际经验。为此,强调多专业互补协同,同时特聘请医疗界专家:医院副院长冯丁、医院基建处副处长许云松、原省卫健委感染控制专委会主委姜亦虹共同深入研究,及时了解武汉前线正在运行的“医院”使用状况,从临床角度为应急改造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
数日内,三家联合的课题组通力合作,不分彼此,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编制与校审交叉作业,多轮循环,共同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
《指南》送审稿
2月22日中午,《指南》征求意见稿发送评审专家审核。
2月23日下午,江苏省住建厅组织召开《指南》视频论证会,并评审通过。
省住建厅汇报会现场
专家代表以视频会议形式参加论证会
应急改造高效防控
突发性传染病的爆发并非常态,在我国现行的医疗资源配置体系中,仅在医院。在疫情突发扩散时,应当迅速反应,调度可利用的资源为医疗救治服务,为集中隔离、最大化收治救护赢得时间。
现实的经验教训表明,疫情的扩大化始于病患激增带来的医疗系统崩溃危机。如能将各县(县级市)均有的体育场馆有效利用,及时转化为医疗资源,把游散于社会的传染源集中隔离收治,将有利于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
应急改造后的临时医疗中心医院的补充,可收治大量经确诊的轻症患者。由体育馆转换的临时医疗中心具有空间规模相对充足、室外场地面积大等特点,紧急情况下征用对居民正常生活影响较小。体育馆通常与周边其他建筑有一定防护距离,配备的电力、通讯、供水、无障碍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建筑内部原本就分设了运动员区、裁判区、办公区、媒体区等多个独立的功能区和出入口,向临时医疗中心转化时,能够较好对应医疗救治的功能分区,并设置医护人员、患者进出院、重症转院、洁净物品、物资货物、污物垃圾等多个需要分设的出入口。其临时改造布置更加快速、医护救治效率更高。
专家论证《指南》出炉
该《指南》汇集多学科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针对既有体育馆在改造设计工作中所遇的各类问题给出可行的指导意见,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技术建议和参考性案例。
该《指南》提出了改造设计预案编制工作应遵循的应急性、安全性、合理性、可逆性和实操性原则,从选址与总平面设计、建筑、结构与材料、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智能化等专业设计和建设与运维等方面系统呈现了既有体育馆应急改造为医疗中心的相关技术要点,为各地因地制宜的开展应急改造设计预案的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指导。
向上滑动阅览县级体育馆转为临时医疗中心的改造设计案例研究
体育馆原始平面-功能分区
体育馆原始平面-出入口设置
医院流线
医院空间布局示意
改造后出入口设置
改造后功能分区
库房分区图
改造后病房分区
进入半污染区卫生通过模块
退出半污染区卫生通过模块
患者盥洗模块
在住建厅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来自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医疗等专业的大师和专家一致认为,《指南》编制立足应急性、安全性、合理性、可逆性和实操性,系统阐述了既有体育馆进行应急改造的技术要点和相关技术方案。《指南》可作为设计单位的技术参考,也为业主和使用者提供了工作参考,能够为全省各地加强“平战结合”,开展应急医疗场所储备提供决策支撑和技术指导。
当晚,汇聚三家设计机构的联合课题组结合专家意见,对《指南》进行了最终修改与审定。
非常时期,非常作战
奉献人民,不辱使命!
参与《指南》编制的东大院课题组成员
韩冬青、曹伟、高崧、侯彦普、吉英雷、张咏秋、陈俊、臧胜、李骥、梁沙河、韩重庆、刘俊、龚德建、范大勇、殷伟韬、袁俊、刘永刚、章敏婕、朱筱俊、王智劼、史旭辉
视频论证会专家组成员
冯正功、张应鹏、孙逊、陈苏、宋建刚、张建忠、冯丁、姜亦虹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EditorsChoice
继续做“网友”!开学时间原则上继续推迟
多国确诊病例攀升,全球疫情升级!
央视连线东大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一起来听这堂战“疫”公开课!
部分内容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gs/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