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布拉柴维尔  >> 布拉柴维尔经济 >> 正文 >>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与中非地区食用野生动物的文化

来源:布拉柴维尔 时间:2020/8/19

新冠肺炎和其他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的人畜共患疾病的爆发成为了全球的挑战。如果没有全面的方法来应对,人类所付出的生命、社会、经济和环境成本都将会是难以估量的。在中非,食用野味已经对于生物多样性、本土经济、社区安定和公共健康等方面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这种行为是由城市人口的增长、文化依附和经济机会所驱动的。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驱动力和它们与动物传人疾病的关系。

如果各国政府和民众合作的话,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全球对于减小新冠病毒影响的应对可能是成功的。然而,动物传人疾病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长期的公共卫生政策,还要考虑人类所引起的环境退化和文化因素带来的长远联系。

在所有的传染病中,75%是动物传给人类的。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禽流感、疯牛病、狂犬病、莱姆病和腺鼠疫等就是人畜共患疾病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依靠病毒、细菌或寄生虫,这些疾病可以通过活着或死亡的动物、动物排泄物或者动物产品进行传播。艾滋病和埃博拉是中非的两大人畜共患疾病。与新冠肺炎类似,艾滋病和埃博拉都是从野生动物传给人类的。

艾滋病的确切源头还不清楚,但食用野味可能与之有关。HIV-1首先出现在民主刚果共和国,是由非洲灵长类物种(比如猩猩)身上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跨物种传播所造成的。SIV与HIV在基因上类似,是通过猩猩或白眉猴(一种西非的猴子物种)传播给人类的。最为流行的一种假说是一个猎人在屠宰带有SIV的猩猩或白眉猴时割伤了自己,被这种血液间的联系所感染。这种动物对人的传播十分罕见,但一旦中非的人类被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就开始蔓延。快速城镇化、糟糕的给药系统(包括未消毒枕头的广泛使用)和工作及贸易所带来的人口流动性等社会动力学因素为性传播疾病的扩散创造了条件,最终导致了艾滋病在全球的蔓延。

埃博拉病毒在年首次发现于民主刚果共和国,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疾病。科学家们认为果蝠是最有可能将病毒散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载体。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埃博拉病毒在这些有记录的爆发前就已经存在很久了。人口增长、森林被蚕食以及与野生动物的直接关系(比如食用野味)等因素都促进了埃博拉病毒的蔓延。

虽然这只是基于科学基础上的假设,但蝙蝠在中非的许多市场中被当作食物来出售。一些人称他们知道这种联系,尊重公共卫生的警告。而另一些人则表示他们不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有一个人就表示他被告知了这种风险,但并不介意。“我还是小孩儿的时候就一直吃蝙蝠,也不准备停止这种做法。当真正的饥饿到来时,我并不害怕潜在的疾病。”

在另一场埃博拉疫情爆发时,一种大得出奇的蝙蝠不知何种原因涌入了刚果的蒙布瓦卢镇,AshantiGoldKilo公司的矿区所在地。一位手工挖矿的攻入形容这种情况为“天意”。野生动物是神的礼物的观点被广泛接受。除了准备应对这种疾病爆发越来越快的速度外,公共卫生专家需要考虑当地民众的这种态度。

在中非,每年消耗野味在5-6百万吨之间,大约相当于巴西每年牛肉产量的一半。随着野生动物数量的下降,那些生活在森林地区的人们的食品供应也出现了下降。为了城镇市场而兴起的商业捕猎行为减少了对于野味的接触,因为猎人们优先将肉出售换钱而不是将其放入家中的锅里。这种下降的营养后果是巨大的:一项全球调查预测超过10亿的贫困人口依靠野味来摄取蛋白质,多数的维他命B化合物,及铁和锌等矿物质。

野味在中非是一种“完全的社会事实”。食用和交易野味的动机源于经济、营养和文化方面的需求。繁荣的野味交易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商机:猎人、运输人员、批发商、城镇市场的妇女和街边餐馆的老板。它可能对于一类人是文化的需求(一些人需要食用肉类来变得强壮),而对于另一类人来说是为了维持生计(“如果我不打猎我该怎么支付孩子的学费呢?”)

食用某些特定的物资还有着深层的象征意味:一位生活在布拉柴维尔的富人希望他怀孕的妻子生下一个强壮的男孩,因此为她提供大猩猩的肉进行食用。通过摄取肉类,她就拥有了动物的象征性力量。在社会层面,野味是周末家庭和朋友聚会时餐桌上的常见菜。提供这道菜是一种很好的礼仪,并且“与取悦、回报、尊敬、表示感谢或者寻求帮助有关”。

环境保护者一直在致力于通过行为改变运动以及立法来减少野生动物的消耗,特别是在非洲的城镇地区。但许多消费者认为无论在传统、健康、愿望还是常识的角度讲,食用野味是十分正常的。对于环保主义者来说,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挑战,但对于每天面对那些被已知和还未出现的人畜共患疾病的公共健康专家来说,这是一项新的课题。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jj/5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