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布拉柴维尔  >> 布拉柴维尔经济 >> 正文 >> 正文

神秘动物学辩论时需注意和避免的行为

来源:布拉柴维尔 时间:2021/8/10

图为没有真正苏格兰人的苏格兰高地

图片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作者:英国莱斯特郡的PaulLucas

授权许可:知识共享署名2.0通用许可协议

引用自:

File:TheCuillinsonastillmorning().jpg

1.萨根标准:非凡主张要有非凡证据(extraordinaryclaimsrequireextraordinaryevidence)。

2.奥卡姆剃刀: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Nonsuntmultiplicandaentiasinenecessitate)。

3.希钦斯剃刀:无证据的断言可以无证据的驳回(Whatcanbeassertedwithoutevidencecanalsobedismissedwithoutevidence)。

转移举证责任:当双方在讨论中有一方提出另一方有异议的主张时,便有责任提供证据以证明主张,如果提出者无法提供或仅提供薄弱证据时便可判断此主张不成立。

有些主张者可能犯下举证责任转移的错误,即自己不提供任何证据,而是要求质疑者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是错误的。

车库喷火龙: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著作《魔鬼出没的世界》中提出一个假设:某人主张他的车库里存在着一头隐形、吐着没有热度的火焰、无法探测到的喷火龙,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头和根本不存在没有两样区别的喷火龙呢?

答案是一脚把这横竖都有理的玩意踢进垃圾桶。不能推翻的假设,不等于就能证明它是真的。我没有主张:贴出倾向于某一方的资料却声称自己没有任何主张,因此不接受任何反驳,如果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请联络原作者。

这种说法属于诡辩,比如我现在声称上帝降下神迹表示所有大脚怪都是天堂的宠物,如有不服气请联络上帝证实。亦或者回避主张尽可能将不相干的第三方牵扯进来,像是“我没有任何看法,欢迎大家阅读这些资料后提出意见”此类。

贴标签:试图给对方贴上各种标签从而暗示他人品行恶劣、主张不可信,贴标签的行为可以隐藏在文章中用于混淆视听。

示例:罗伯特是怀疑论者和基督徒...(略)。我们都知道怀疑论者总是善于隐瞒事实,而基督徒...(略)。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另外对罗伯特先生春秋笔法的能力表示钦佩,不愧是历史学家。

1.尽管攻击者提出自己的主张,但根本目的是给罗伯特贴上怀疑论者、基督徒和历史学家的身份标签,进而指控罗伯特的道德。而对于这些指控罗伯特难以自证清白,或者说即使自证也没有任何意义,对方能够不断贴标签从而回避辩论主题。

自我良好:攻击行为和冒犯言语不是由留言者判断的,比如A宣称对方心胸狭窄、品行恶劣却不感觉有冒犯之处,但这不妨碍被冒犯者感到恼火并终止辩论。同时基于社群行为准则的约束管理员也可能对A进行封禁,因为是否违反规定和自我感觉是否良好属于两码事。

言论自由:当因为骚扰、辱骂、诉诸人身等原因被管理员或辩论方警告停止不当行为,否则将会被驱离或列入黑名单时主张自己有权发表意见,指责他人不尊重言论自由。这种做法属于尝试施加道德压力给对方以便自己的攻击,实际上并无辩论的意愿。

琐碎细节:不反驳对方主张而是挑选出文中的琐碎内容进行批评,比如词汇不专业、没有面面俱到、细节不充分等。

例如罗伯特说:据称在年4月1日晚有三名目击者在非洲肯亚的一条公路看见神秘蜥蜴,神秘动物学家主张这是基龙,但似哺乳爬行动物早已绝灭,因此这应该只是巨蜥而已。

1.基于琐碎细节的攻击:这不是“据称”而是真实事件,另外目击时间是4月2日凌晨而不是愚人节深夜。三名目击者的描述也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还有一位小宝宝,总不能因为还小不会说话就抹除人家的存在吧?还有似哺乳爬行动物早就不使用了,拜托专业点好不好?最后不得不吐槽您一句,不是所有神秘动物学都主张这是基龙,明明还有其它理论。

2.罗伯特的“基龙已经绝灭,神秘生物是巨蜥”主张并未被驳倒,那些琐碎细节无论罗列多少条都无法撼动这一主张,甚至深究“明明还有其它理论”这句话可能发现有些神秘动物学家也提出巨蜥理论。

关联谬误:将某个特征、主张和特定印象捆绑暗示该主张及提出者存在问题,反之也可暗示某个人或组织非常高尚,因此其主张是可信的。

例如X自称为神秘动物学家,且X是骗子,因此所有神秘动物学家都是骗子。又例如卡尔·舒克是著名的动物学家,在维基百科有着独立条目,因此神秘动物学是一门科学。

篡改定义:通过篡改词汇的定义从而将某些内容纳入或排除。示例:不是昆虫却长有翅膀的动物就是鸟,因此蝙蝠也是鸟。

诉诸嘲弄:声称对方的论点荒谬、可笑、根本不值得反驳,无论对方的主张是否错误诉诸嘲弄都并未真正驳倒对方,而是陷入言语攻击的泥沼。

示例:这个星球上居然还有人相信所谓人类演化过程中存在缺失的一环,甚至还想通过寻找寻找野人证实这种理论,实在笑死人了。

诉诸纯洁:当主张遭遇反例时便提出理想、可无限变化标准为自己辩护。典型的例子就是“真正的”如何...英国哲学家AntonyFlew在他年的著作《AnIntroductiontoWesternPhilosophy》中首先提出这种谬误辩论方法,后来这种谬误根据Flew的虚构例子称为“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例如罗伯特指出活翼龙报告遍布全球但却数个世纪都未找到确凿证据,而反对者却表示我们要研究的是“真正的”活翼龙,而不是那些虚假目击报告。

语境去除:引用一段话时故意或无意之中将语境去除,从而扭曲原本的含义,使得攻击者竖起简单或极端的稻草人以便进一步攻击。语境去除相较于断章取义存在细微差别,某些情况下即使引用的语句是完整的也能够消除语境,像私人交流或其它较私密场合的自嘲和玩笑。

例如罗伯特开玩笑说在旅游时要小心大脚怪冲出来抢走大家的汽车,而另一人截取他的留言作为科学家支持大脚怪存在的证据。

诉诸情感:为赢得争论而尝试操纵他人情绪,包括攻击诋毁对方、扩大仇恨等情绪以施加压力并获得争论的胜利,而不需要提供事实证据。

例如罗伯特主张化学尾迹阴谋论不属实,自20世纪以来无数战斗机和商业飞机在空中驶过,想要强迫所有科学家、飞行员和机场地勤工作人员统一口径根本不可能。而如果此时指控罗伯特藐视生命、没有道德、视儿童的生命如草芥就是诉诸情感,一系列严重道德指控足以令他人无力还击。

诉诸动机:回避主题并指控他人的动机不良,暗示对方的道德存在问题,因此提出的论据不可信。然而即使真的存在利害相关或动机问题,也不代表论据本身一定错误,反之亦然。

例如有人撰文主张神秘动物学是伪科学时,攻击对方是科学信徒、哗众取宠、目的在于兜售出版的书籍就是犯了诉诸动机,正确的做法是针对“伪科学”这一主张本身展开驳斥。

诉诸多数:这是一种错误的论证方式,即多数人支持和相信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但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在营销战略中有种说法名为先驱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即最先进入空白领域的先驱者有机会在后来者追上前建立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客户忠诚度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获得长期优势。这也适用于其它领域。

例如当某个伪科学理论或过时科学理论已经拥有足够信众时,后来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反而会成为不被接受的那一方。

鸭子测试:比较遗憾的是,鸭子测试适用于死物而非活人。如果某个账号看起来像广告机,实际活动也像广告机,那它就是广告机。但是如果要推论某个人是破坏者和混蛋就不应使用鸭子测试,因为该测试不在乎被观测者的内心和未公开的事实。

比如我可以先设法诱使某人发怒并在公共场合怒吼,紧接着我便跳出来使用鸭子测试宣布对方是个混球,因为他的表现非常粗鲁。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财务官EmilMazey在年的一次劳工会议上如此指控他人:尽管我无法证明你是共产主义者,但是当我看见一只鸟叫声像鸭子,走路像鸭子,有羽毛和脚蹼,甚至还和鸭子在一起,我自然会认为这就是鸭子。

后来美国大使小理查德·坎宁安·帕特森(RichardCunninghamPattersonJr.)也基于鸭子测试提出过类似指控。

修饰证据:只挑选有利的证据而忽略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这既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因对于全貌认知不足产生的偏差。可用于否定各种科学理论和研究,通过裁剪资料可制造出科学家忽略或隐瞒事实的假象。

例如神创论者使用牵强附会的欧帕兹和活恐龙来论证大洪水、恐龙与人类共存等《圣经》中的故事反对进化论,但是其它可能性却被忽略了。而其它领域在引用这些资料时通常还会隐瞒探险家的神创论者身份,因为完整披露对自己是不利的。

烟雾弹和红鲱鱼:将事情的主题搞得非常复杂(搅浑水)或引入无关的议题干扰辩论,这使得其他人无法专注于问题核心。抛出数个乃至数十个新问题让反对者为此疲于奔命、展开新的主题回应这些问题,但是原始主题却不再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jj/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