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布拉柴维尔  >> 布拉柴维尔美景 >> 正文 >> 正文

欧洲公知也怀念他们的ldquo民国

来源:布拉柴维尔 时间:2022/5/18
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读者投稿

欧洲公知也怀念他们的“民国”

文/毛丢丢

自打乌克兰开始挨揍后,各路反战不反美的公知号在网上试图兴风作浪。其中有一个电影公号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因为这号平时发的各种影评笔者也不懂就不予评价了,但是在《唐氏少年》营销的时候这号出来狂吹,战争开始后又各种“讴歌”欧美反战电影,一下就暴露了其本性,而其有关《布达佩斯大饭店》一片的影评,让笔者一下就找到了文章的灵感。

这篇影评的链接放在这里,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80万人打出8.9分,就算被禁了,也是神作!

这篇影评的糟点实在是太多。比如说这句“我们现在都知道,一战就是一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没有正义的一方”,这纯属就是放屁了,当时巴尔干半岛上为了反抗奥地利民族压迫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塞尔维亚人民是不是正义的一方?当时从德国和奥地利手中收回其侵略中国而获得的非法权益的中国是不是正义的一方?

正所谓反战不反美,心里都有鬼,敌人其实在方方面面都在搞渗透,不一定是那些专门的时政类公号,也会经常通过科普、影评、人文情怀等来不知不觉的搞渗透。

所以这就说到了本文的重点内容,欧洲的文人也怀念他们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民国”,也就是十九世纪的中后期。

按照这篇文章所描述的,十九世纪中后期是一个充满罗曼蒂克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欧洲,战争已经远去,社会日趋稳定,科技日新月异,电灯、电话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人们不用再挨饿,不少人中年开始发福。人们开始存钱、理财、买房、收藏古董名画、出门旅游…他们相信,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任何激烈的暴力行动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国家间的分歧,都会在人们的友善中逐渐化解,整个人类享有最宝贵的财富:和平与安全。

这都不用把左翼作家请出来反击,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早就给那个时代定了性:

《镀金时代》。

所谓十九世纪后半叶的黄金时代,其实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一样,表面上烈火烹油繁华无比,其实是逐渐衰败。更为重要的是,贾府再繁华那也是地主老财们的生活状态,和外面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苦大众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们不用再挨饿,不少人中年开始发福。人们开始存钱、理财、买房、收藏古董名画、出门旅游……没错,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确有人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但那也是欧洲的中上阶层。反观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契科夫笔下当学徒的凡卡、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伏尼契笔下的牛虻,和这些富足的生活实在是没什么瓜葛。和平的表象下,革命的火种在熊熊燃烧。

前几天放羊人那篇有关酸菜的文章里,引用了导师对十九世纪末英国工人阶级真实生活情况的描述。

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有如下记载:

“工人所得到的都是有产阶级认为太坏的东西。在英国的大城市里,各种最好的东西都可以买到,但是价钱很高;而工人必须用他那不多的几文钱来养家,他们是花不起这样多的钱的。……工人买的土豆多半都是质量很差的,蔬菜也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都是发臭的,肉又瘦,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肉,往往已经腐烂了。做工人的生意的多半是些小商贩。他们收买次货,而且正因为是次货,所以才能卖得这样便宜。”

“把咸黄油冒充新鲜的出售……糖里面掺上米粉或其他价钱便宜的东西,照净糖的价钱出卖。制肥皂时剩下的废弃物也掺上别的东西充糖卖。……可可里面常掺有捣得很细的褐色粘土……茶叶里面往往掺上黄荆叶子及其他类似的杂物,或者把泡过的茶叶晒干,放在烧热的铜片上烘烤,使它恢复原来的颜色,然后当做好茶叶出卖。……葡萄酒干脆就是假造的(用颜料、酒精等制成)……在市面上行销的各种各样烟草里都掺上了各种令人作呕的东西”

“把石膏粉或白垩粉掺在面粉里……事情并不仅仅限于食品掺假。到处都有骗局。”

而那些工资少、家里人口多的工人的情景则更加悲惨:

“由于没有别的食物,就吃土豆皮、菜帮和烂水果,贪婪地抓起一切即使只含有一丝一毫养料的东西。”

“只要疾病一发生,特别是家庭的主要供应者男人一病倒,缺吃少穿的情况就特别严重起来,社会的残酷性也特别鲜明地暴露出来: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让他们去受命运的摆布。”

在这一节的最后总结:

“这个一盘散沙的社会根本不关心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养家糊口,但是又不给他们能够长期维持正常生活的手段。因此,每一个工人,即使是最好的工人,也总有可能失业,因而就有可能饿死。”

而事实上,能吃到劣质黄油、旧干酪、死猪肉和白垩粉面包的西方贫民的生活相比于被西方列强压榨的广大亚非地区的劳苦大众来说,依然是天堂般的存在。

在比属刚果的统治下,万人被屠杀,几百万只手被砍下。

在英属印度,几千万印度人被饿死。

在南北美洲,印第安人依然在被虐杀。

在大清,八国联军仅在北京城就屠杀了十万老百姓,其他地方可以想象。(据说有一本洋人写的书叫《一百年来血淋淋的中国》,记述了从—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血泪灾难,那么是谁从尸山血海中拯救了中国人民,答案不言而喻。)

至于其他殖民地的惨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虽然在茨威格眼中两次世界大战打碎了他心中充满罗曼蒂克的黄金时代,但放眼全球,这两次世界大战却是将欧洲统治世界的霸权给打碎了。

虽然如今的第三世界国家依然被西方国家剥削压迫,但那种随便屠杀和砍掉手臂的嚣张行为明显是收敛了,西方国家也不得不收起那副凶神恶煞的獠牙,假装文质彬彬的用自由民主的伪装示人。

在西方内部,由于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资本家不得不给予贫苦人民基本的生活保障,西方普通民众的生活这才逐渐有了改善。

那么茨威格的眼里看到了西方贫民的困苦和亚非拉人民的惨状了吗。

仅就笔者读过的他的一些作品,如《拿破仑传》、《苏格兰玛丽女王》以及一些短篇小说来看,他显然是没看见,或者说是视而不见的。他属于那种为帝王将相作传的御用文人,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西方的公知。

由此可见不论是我国的公知还是西方的公知,他们都是一样,眼中只有上层才子佳人的浪漫而没有底层人民的困苦,所以不论是我国的民国时期还是十九世纪后叶的欧洲,都是他们心中的黄金时代,这时代一结束,他们就没完没了的哀叹罗曼蒂克消亡史。

所以茨威格不是人类文明的殉道者,他只是剥削阶层的陪葬品。

这种狗腿子的死,轻于鸿毛。

放羊人写在最后的话:说起“狗腿子”,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出了个《武汉日记》,西安疫情严重的时候又出了个几乎是《武汉日记》倒模的《长安十日》,香港疫情严重自然是没有人把方方的日记拿来翻新一下的,不过上海的疫情如果继续发展,不知道会不会出一个类似的东西,比如说《沪中封城笔记》之类的玩意。我个人感觉够呛,毕竟俄-乌-欧那边老美还忙不过来,更不用提沙特等国背后捅刀子。这种判断的一个依据是:年11月6日,马克龙在接受媒体关于纪念一战结束周年的专访中透露出建立“欧洲军”构想;同年11月17日,“黄马甲运动”爆发,明面上的起因是法国提高了燃油税,造成油价涨了几分钱;这次天然气、油价大涨,反倒没动静了。投个票吧↓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文章赞赏收益归原作者所有。经作者同意,原文个别细节有所改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题材体裁不限。详见征稿启事太祖的放羊人

赞赏即是激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mj/10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