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与此相关的是,华立集团是最早将中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带到非洲大陆的中国医药企业,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它拥有从优质种子培育、青蒿种植、新药研发、原料提取、制剂生产到国际市场开拓的完整青蒿素生产链,掌握了全国70%的青蒿素原料。
华立集团控股的昆药集团,在奖项公布的第一时间发文祝贺屠呦呦教授,发文说:“作为青蒿素的发现者,先生为国际抗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在先生和诸位专家的研究基础上,昆药集团开始了青蒿素的产业化之路。青蒿素的发现,被全球誉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昆药集团成为了全球第一家青蒿素生产企业,参与并见证了青蒿素的全球普及之路。得知先生获奖的那一刻,我们欢欣鼓舞。”
与此同时,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也发表了喜闻屠呦呦教授获奖感言,来看看汪力成怎么说。
“平心而论,15年前我们的决策并非是想在青蒿素产业上赚多少钱,因为抗疟药主要是给世界上最穷的人吃的。我在当时的多次会议上都反复说过这样的话,华立义无反顾地投资发展青蒿素产业链更多地是被那些60年代研制青蒿素抗疟药的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更多地是为了履行一个民族企业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以及体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年6月20日,正在刚果(布)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观医院并向刚果(布)医院赠送药品,药品即为华立旗下企业“华立科泰”出品的青蒿成药。
想当年我去瑞士WHO与全球抗疟疾小组争吵、与诺华公司翻脸等并非都是为了华立的商业利益。弹指一挥间,青蒿素的“故事”已成为历史,但这些年来如果中国政府能理直气壮地在世卫组织中真正支持我们、能以国家行为来扶植规范青蒿素行业、能及时阻止行业中的那些搅局者、我们自己能更努力、高效地执行战略,今天的中国在全球抗疟药市场应该不是这样的地位。所以今天听到这个消息,一方面我很高兴,为中国人终于获得这份迟来的认可感到骄傲,但之后更多的是郁闷和自责,一个世界公认的中国人发明和创造的成果,一种挽救了无数人生命的治疗技术、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悲哀啊!我这样说并非是希望中国人在抗疟药产业链上去大发横财,而是认为中国完全可以成为在全球第一大传染疾病领域对世界文明作出举世公认的巨大贡献,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人在全球的影响力。可惜中国又错过了一次成为世界文明使者的机会。
对于青蒿素产业我本人始终有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情怀,我相信在青蒿素抗疟药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的领域中,中国没有人能比我说得更清楚了,其中的甜酸苦辣也没有人比我感受更深了,我认为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做的更好!但无论如何我已经尽力了,在一个需要国家行为支持的领域中,我们华立以民企之力已经极尽全力了。
屠呦呦教授今天获此殊荣,虽然在国内学术圈子里有些争论,但如果我们将其看成是全球性组织对中国人、对那个时代的中国科学家群体孜孜不倦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一份迟来的肯定,如果将屠呦呦教授看成是参与“”项目全体人员的一个代表,我认为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我们大家都应该为之值得骄傲和自豪,在此前提下所有对历史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和必要。
作为一个在青蒿素产业链中耕耘了近二十年,全球唯一一个掌握了全产业链的企业,现在华立已将全部的责任交给了昆药集团,希望在昆药集团的平台上能进一步发扬光大!作为一个医药企业,并非对每一个产品都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回想起我在非洲访问时,非洲人民对我们的那种感激的眼神、对我们生产他们称之为“救命药”的中国企业发自内心的尊敬,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是一种“得意”而更多地是激励我们更加努力的一份责任!”
——汪力成年10月5日夜
下面这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ms/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