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艺术在宫院,西方的艺术在教堂,非洲的艺术在街道。
一、非洲工美品市场
非洲的工艺美术品粗狂质朴,极具特色,世人皆知,然而对它的销售方式却很少有人注意。细心观察起来发现其中挺有学问。那些名贵的象牙雕、乌木雕、一串串亮晶晶的孔雀石项链、蟒皮、鳄鱼皮包、大张大张的铜板画,这么贵重的东西不是摆在商店的柜台里、货架上而是随着个体商贩分散到各大旅馆和飞机场等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或者是市中心的大树下。在机场候机室里,小商贩们就在地板上铺块塑料布摆地摊。地摊连地摊,条件虽然简陋,可买卖却很红火。这些小商贩对飞机的班次和各航空公司的客流量都了如指掌。他们的销售对象是离境候机的旅客,对抵达的旅客则不予重视。
他们的推销本领极高,别看这些人没有文化,却都能讲好几种语言。他们用屈指可数的几个单词和各国顾客做交易,比比画画十分有趣。在布拉柴维尔和金沙萨的市中心,还有一个相当有规模的工艺品市场,两排半露天的木板棚,个体商贩一个接一个就像北京的农贸市场,连绵一二百米,形成两条五彩缤纷的艺术长廊。各式木雕面具据说是非洲的神话故事和各民族的传奇人物,每一种面具都有一个美妙的故事或者动人的传说。孔雀石雕刻的飞禽走兽瞪着惊奇的双眼仿佛刚刚走出森林。象牙雕刻中服饰华贲的酋长、挥汗舂米的农村妇女以及用紫红色铜板敲打成的铜板画,这些工艺美术品饱沾刚果河上的水雾、原始森林的果香,披着赤道烈日的彩虹,生动地反映了非洲人民劳动和生活的场面,极富非洲的地方风格,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
这里的交易比机场更为活跃,每天成交额也相当可观。商贩要价往往很高,然而这里的顾客不像机场顾客那样行色匆匆,有足够时间讨价还价。既然要价很高,那么还价也很低。你来我往,像拉锯般。即使谈崩了也不伤和气。顾客扬长而去,小贩又把顾客拉来,降点价又谈。谈不拢又走,拉回来再谈。一笔大一点的交易常是往返几次才能成交。但当货款两清的时候,大家又满意的挥手告别了。
随着刚果金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些小摊贩已经逐渐形成一股力量,他们在做生意的同时对宣传非洲文化,促进非洲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章选自《我们在非洲》作者:范振水
图片来自网络
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wh/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