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河流特征的描述
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流速、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
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
水能:降水量大,径流量也大,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水系特征: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落差和峡谷的分布。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河段特征:地上河、河道弯曲等。
二、流量大小及其变化的成因分析
1.流量大小(全年或者某一季节)、断流:可以从河流的收入与支出两个角度去分析。
成因:(收入)降水的多少;冰雪补给的多少;其他补给源(如地下水、湖泊水等);支流汇入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
(支出)蒸发;下渗;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
例1:分析亚马孙河河流径流量大的原因
例2:分析撒哈拉沙漠地区河流流量少的原因
2.流量的变化包括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先考虑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如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则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如以冰雪补给为主,流量的时间变化则考虑温度变化和冰雪量;如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则流量时间变化小,较为稳定。
分析流量时间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成因、气温等角度分析
河流流量的空间变化:一般的情况下,在降水较多的地区,越往下游地区,河流流量越大;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越往下游地区,流量越少
分析流量空间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河流流量的收入与支出分
例3:分析黄河上游河段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三、河流地貌的形成
1.河流的侵蚀地貌: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成因分析:分析外力的强度(河流流量、流速角度分析);分析侵蚀的对象(地表性质、植被覆盖度)
2.河流的堆积地貌:三角洲、山麓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等
成因分析:堆积物(主要分析泥沙量和来源)、堆积环境(流速减慢、堆积地地形平坦)
例4:刚果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的原因?
四、河流的开发、应用及评价
1.区分河流开发与流域开发
河流开发是指河流本身的开发(如开发水能、航运等);流域的开发不仅包括河流本来的开发,还包括河流周围地区的开发(如发展工业、农业等)
2.水能的开发
分析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流量和落差两个角度分析
评价水能开发的条件:水能丰富程度;开发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开发地的交通条件;资金以及技术;市场需求量;开发涉及到人口搬迁的数量;淹没农田、景点等的数量;水能本身的优点(清洁、可再生)
例5:评价B岛的水能资源开发条件
3.开发河流航运
分析河流的航运条件:流量的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结冰期的长短;河流落差的大小;河网稠密程度(针对分析某区域河流的航运条件)
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不仅包括河流的航运条件,还包括河流沿岸的社会经济状况(工农业发达程度,人口的数量、资源数量等)
例6:分析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
4.修建大坝
有利影响:产生了发电、改善航运掉头、灌溉、养殖、旅游等效益
不利影响:导致河流下游泥沙量减少,三角洲萎缩;河口生物受到影响;诱发库区周围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阻止鱼类的洄游
五、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河流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例1:1、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降雨量大;
2.亚马孙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
3.流经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工农业等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小。
例2:1.地处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2.地处副热带地区,温度高,蒸发旺盛
3.地表为沙漠,下渗强
例3:时间变化: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少。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且源头冰雪融化量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空间变化:越往下游地区,河流流量越少。该地区离海洋较远,降水较少,且该河段流域面积小、支流少,河流补给较少;沿途蒸发旺盛、下渗较强;沿岸工农业、生活用水量较大。
例4:1.主要流经低平的盆地,利于河水流动中泥沙沉积
2.流域内热带雨林面积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地势落差大,河水落差大,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
例5:优势条件: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气候湿润,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该岛所在国家属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开发水能资源的技术落后.能源市场需求量小。
例6:自然条件:流域面积广,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上游冰川融水多,流量大,汛期长,四季通航,随着三峡水库蓄水,通航条件大大改善,通航能力加强
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资源丰富,且中国与世界的对外贸易日益加大,航运价值高
高中生地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jp/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