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布拉柴维尔  >> 布拉柴维尔文化 >> 正文 >> 正文

这画风非洲人学湘绣,湖南办班已10多年

来源:布拉柴维尔 时间:2019/9/3

“咔咔”的缝纫机声中,混杂着法语、英语等不同语种的交谈,黑皮肤、大眼睛的非洲人,一边齐声哼着轻快的歌曲,一边踩着缝纫机。

  

在人们的脑海中,制作湘绣的一般是湘妹子。但如今,飞针走线的还多了一群非洲人,这样的画风竟然如此生动。

前不久,湘声报记者走进由商务部主办、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承办的“年非洲国家刺绣技术培训班”。

  

37名来自非洲刚果(布)、尼日利亚、莱索托、塞舌尔、几内亚等国的学员,正在长沙进行为期3个月的湘绣学习之旅。

鲜为人知的是,非洲湘绣班已经在长沙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一根绣花针,绣出了越来越深厚的湘非情、越来越紧密的中非合作与发展之路。

“有些学员连缝纫机都没见过,

更别说绣花了”

  

  湘绣曾伴随着驼铃声,在丝绸之路中传播至世界各地。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构图严谨,色彩鲜明,极富表现力。

  

  但对来自地球另一边的非洲人来说,学习湘绣技术并非易事。平针、扭针、丝针、松针、鱼鳞针、云针、打籽针、锯齿针……千变万化的针法便足以让他们手忙脚乱。

     

  担任过第八、九届省政协委员的王小辉,曾任省湘绣研究所总工艺师。她任教非洲学员湘绣班已经有12年时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

  

  “非洲学员都是零基础学习湘绣,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见到缝纫机,更不要说用缝纫机来绣花。所以我们前期以示范为主,让他们慢慢熟悉。”王小辉介绍,根据非洲的特点,他们为学员打造了机绣课程,融入了湘绣的针法,更容易上手,也更易推广。

   

 

“刚开始踩缝纫机都手忙脚乱,但他们非常勤奋,下了课还在学习。”王小辉说,非洲人喜欢艳丽的服饰,但他们自己的衣服一般就是普通的花布衣,因此他们很想把湘绣技艺运用到服装上。

  

  值得   

  在家乡,她有自己的服装店。“去年我学的裁剪技术全部派上了用场,很有收获。”克拉里塞自豪地说,正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今年听说有机会来长沙学习湘绣,她立马又报了名。

“来中国学习,

层层考试才报名成功”

  

  非洲有着全世界最年轻化的人口。根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预计年非洲的青年人(15到24岁)数量将超过5亿。但非洲的新增工作机会还不多,这是非洲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很多非洲学员回国后,将自己学到的湘绣技艺一传十、十传百,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王小辉见证了学员的变化,“从开始时几个人上课,到慢慢的20多人、30多人、40多人,有时一期不够还得开二期。许多学员回去后还会与我保持联系,他们很多人以此为职业,在当地开发日用品,如枕套、套垫、桌布、手套、围巾、衣服等,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王小辉介绍,非洲很多政府官员也对湘绣十分喜爱,支持湘绣产业发展。“如赤道几内亚的总统夫人、妇女部长就组织了一批妇女来生产湘绣,发展国家经济。”

  

90后莱拉托来自非洲南部莱索托。尽管莱拉托年纪轻,大学毕业才几年,但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两年前还创办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

第一次来中国学习的莱拉托,惊叹于长沙这座城市与自己国家的不同:“IthinkIlovethecity,everything(我喜欢这座城市的一切)。”如今她对湘绣也同样着迷:“湘绣太美了!它与我们的民族服饰十分相衬,能让我们的服饰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袭白衣,身材高大,皮肤黑里透亮,说起话来表情丰富,很难看出来自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的艾德维基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也从事服装生意,而且还会首饰加工。

  

  这次学习之行令艾德维基最激动的事,是她与大儿子在长沙团聚。说起这一幕,艾德维基高兴得手舞足蹈。原来,她的大儿子在杭州师范大学攻读医学硕士,“他今年24岁,在中国呆了6年,我一直没有机会来看他,这一次终于圆了我的梦。”

  

  对于这次学习,艾德维基特别珍惜。“我们国家每年都有选派来中国学习的机会,但是竞争的人很多。这次我们将全国有服装基础的人组织起来报名,我通过层层考试才报名成功,很多人都羡慕我。我的朋友们也想来中国学习,还想把孩子送来学习。”

  

  作为刚果(布)的首都人,这些年来,艾德维基明显感受到了中非越来越紧密的合作,“随着‘一带一路’的影响,也有很多中国人在我们当地开店,小商店、大商店都有,我们会去中国人开的商店买东西。这次来到中国学习,我更感受到了中非友谊深厚。”

  

艾德维基的故事也感动了本次培训班的主管老师卢欣悦,她说:“学员们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回国后能促进本国的发展,我感觉自己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除系统学习湘绣技艺外,培训班还为学员安排了丰富的交流活动,推动湖湘文化的国际交流传播。图为来自非洲的湘绣学员参观长沙雨花非遗博物馆。肖冰洁/摄

  

湘非情

年非洲国家刺绣技术培训班8月23日在长沙开班。

  

  湘非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从“黑石号”沉船里的长沙窑瓷器便证明,早在唐朝时湖南便与非洲有密切的经贸往来。近年来,湖南与非洲多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而落户长沙的中非经贸博览会将给湖南与非洲合作带来更为深远的意义。

  

湖南对非洲的交流培训在不断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展了援非培训,从年起累计培训了多名非洲学员。”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援外培训中心主任助理湛飞福介绍,近年来,每年的培训项目都在增多,比如刺绣、首饰加工、商贸管理、工程机械、影视传媒、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交通桥梁,有色金属等方面。湘绣培训是老牌项目,很受非洲人民欢迎,学员们学有所获,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传播湘绣技艺与湖湘文化的使者。

END

文|湘声报见习记者陈尽美

责编|李戎

美编|张春梅

湘声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ms/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