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来说几个参考文献方面的例子:
第一个是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一篇论文,文中标注的这句话引自《组织的外部控制: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一书的第38页,后来找到这本书后,却发现其出自第23页。
第二个是来自《中国高教研究》的一篇论文,文中提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秩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通过读秀和知网的句子检索发现,这段话引用较多,虽然在各个文献中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其所指相差不大,只是要么没有标注页码,要么页码标注错误。最后花了一天时间略读了这本书,证实引文来源并不是文中所标注的页,而是页。《现代教育管理》上的这篇论文引用了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的一段话,经过查证,这段话应该引自第56页,而不是63页。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查证参考文献的过程也会有新的收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第一部分的导语部分读到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一段话,觉得很好,随即找来这本书,在页找到了原文。上一篇文章发出后,有位朋友(思政专项在读博士)跟我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他在某思政C刊上看到了一段话,“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觉得很好,想引用,但就是找不到具体在哪一页。在读秀和知网中确实可以检索到许多论文和专著都曾引用过这段话,且都指向尼克松的《:不战而胜》的最后一章(也有说是最后部分),但大都没有给出具体页码。之后找来了这本书的四个译本,分别来自上海三联书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长征出版社和世界知识出版社,苦寻半天也没有找到。类似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不少。02
接着上次的话题谈谈文献筛选。文献是永远读不完的,海量的文献资源如何精准筛选,为我所用,同样需要一些智慧。在与很多期刊编辑交流的过程中,获知了一条审稿“潜规则”,那就是编辑会通过参考文献来初选论文,读完参考文献,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质量和价值了,同时,参考文献是否规范也能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之前听说比较多的“潜规则”一般是对作者学校、职称、学历以及论文基金项目的要求,对参考文献提要求是不是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其实这倒不难理解,如果把写论文比成“盖房子”,那么参考文献不就是砖瓦钢筋混凝土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材不行,如何支撑起一座好房子呢?举个例子,你给某普刊的大学学报投稿,那么你的参考文献来源期刊应高于这个目标期刊,起码应该是等于,可以是CSSCI来源期刊,可以是北大核心期刊,或者是同一水平大学的学报,当然,适当有几条比目标期刊层次低的专科学报的文献也不是不可。坦率地说,参考文献中最好能有1~2条目标期刊的参考文献,这说明你是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ms/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