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布拉柴维尔  >> 布拉柴维尔文化 >> 正文 >> 正文

人类史上的10次疯狂自驾行动

来源:布拉柴维尔 时间:2021/7/27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news/a_6205102.html
点击上方“越野圈”可以订阅!

要圈锅总结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以及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人不爱干不靠谱的事情。以下这十次自驾行,一个比一个不靠谱。但是真过瘾。

开着拖拉机去南极

骑单车穿越达连隘口

与雪橇比赛去北极

穿越刚果丛林、沙漠

开上喜马拉雅山

第一次自驾车穿越欧亚

长途试驾第一辆奔驰车

第一次美国跨州自驾游

开着破车跑耐力赛

开卡丁车环游世界

文图来源:车迷杂志在线

跟国内的自驾游不太一样的是,国外的自驾游更随性,说走就走,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行程,起因仅是一个玩笑,或是一个打赌。而且国外的自驾游,探险意味更浓,哪有危险就要去哪,跟国内安全至上的观念背道而驰。这些路线、行程,如此的与众不同,如此的艰险重重,挑战了汽车性能的极限,也挑战了人类耐力的极限,真能走上一回,不单名留青史,而且此生无憾。

开着拖拉机去南极

这是年发生的事,埃德蒙·希拉里(EdmundHillary)、德瑞克·赖特(DerekWright)和穆雷·埃利斯(MurrayEllis)开着Ferguson拖拉机到了南极。他们是第一批开着汽车去那里的人。埃德蒙也是第一个登上喜马拉雅山米顶峰的人。

开到那些没有路的地方,更准确地说是一次探险或远征。很少人敢去想,也很少人能回得来。埃德蒙的团队本来只是去为英联邦探险队运送物资,但到了南极附近后,发现还有剩余的食物和燃油,他们就决定继续向南极进发。尽管他们没有得到探险队的许可,他们仍然坚持他们的计划。

这是次艰苦卓绝的行程,一路要与雪脊、山缝、风雪做斗争。他们开的拖拉机没有车顶,埃德蒙的传记作家艾丽珊·约翰斯顿(AlexaJohnston)将其比作开着“敞篷车”穿越南极洲。

他们花了80天的时间,完成了公里的路程。最后一段最为惊险,出现了乳白天空的天气现象,人和车都好像融入乳白色牛奶之中,分不清远近,辨不明方向,让人头晕目眩。埃德蒙表示,他不想只当一个辅助的角色,他的力量比这要大,既然他已经完成了职责,为什么不给自己制造一些好玩的挑战呢?

骑单车穿越达连隘口

达连隘口,由大片未开发沼泽和森林组成,位于南北美洲之间,没有修通公路,它是西半球最危险的地方,对它发起挑战,会被当作是自杀式的行为。这里除了有大量野生动物的出没,还潜伏着毒犯、游击队、绑架犯等亡命之徒。

再大胆的探险者们,到这个地方去,也会犹豫再三。这片区域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有三分之二的鸟类是濒危品种。年,“潜入达连”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人类未来十大探险”之一。

该地带长公里,宽50公里,真正谈得上穿越的,多是早期的探险者。那个地方最理想的交通工具是独木舟,年曾有一支探险队开着路虎车去过,不过部分路段用的是船。

第一次完全用车、完全走陆路、并成功穿越的人是有单车上的马可·波罗之称的英国传奇骑手伊恩·希贝尔(IanHibell)。

年,他骑着单车从好望角去往阿拉斯加,途中经过此隘口。伊恩·希贝尔是骑单车环游世界的人中的佼佼者。他曾是普通的通讯公司的职员,因厌倦一成不变的工作,也因从小对单车着迷,而萌发骑车环游世界的想法。

他去的都是地球上最荒芜野蛮、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他曾被大象追过,被狮子嗅过,也曾入过狱,被枪击过,在缺食物时,曾以蚂蚁为食。他被爱斯基摩人的王子接见过,也受到过阿拉伯酋长的款待。在40年的时间里,他总共骑行了25万公里。

与雪橇比赛去北极

这是TopGear(《英国疯狂汽车秀》)的特辑之一,这次自驾游发生在年。由TopGear和丰田共同发起,所用的车辆是年款丰田Hilux的改装版。

特辑里,杰里米·克拉克森(JeremyClarkson)和詹姆斯·梅(JamesMay)喝得醉醺醺的,开着丰田,理查德·哈蒙德(RichardHammond)则和雪橇犬驾着雪橇,双方比赛谁先到达北极,当然最终赢的还是汽车。哈蒙德在中途就放弃了,据说之所以不让哈蒙德继续赶路,是不忍看到他继续被克拉克森冷嘲热讽。

节目组之所以选择Hilux,是因为Hilux的“受虐体质”。TopGear在过去的节目里也虐过它,用它来撞墙、撞树,用起重机吊东西砸过它,让它下过布里斯托湾,着过火,如此百般虐待之后,小修小整一番,它还可以开,充分证明了它有多么能够“忍辱负重”。

出发前,为了适应极地气候,Hilux换上了雪地胎、极地卡车轮毂,发动机也改成了可以耐受低温的,加装了加热器,使得燃油的温度更高,还配了一块很大的电池、一个90升的辅助油箱。

除了改装汽车,主持人也接受了关于寒冷气候生存的特训,如搭帐篷、建临时跑道、拉雪橇、应对极地熊等。出发前,他们还在加拿大努纳武特的冰面上驻扎了两晚,由资深探险家制定路线、嘱咐安全事项。

旅途开始比较顺,但越往北,路途越艰险,路面开始出现尖冰,或是冰层过薄,汽车随时有掉下去的危险。如果你一辈子只看一季TopGear,这一季绝对是不可错过的。它可以让你又哭又笑,还能让你叹为观止。

播出后克拉克森因酒驾而被批,他的解释是,他们不是在“驾驶(driving)”,而是在冰面上“航行(sailing)”。特辑里的Hilux之后又被用过一次,去了冰岛的一座还在喷发的火山——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Eyjafjallaj?kullVolcano)。

穿越刚果丛林、沙漠

年,一对比利时夫妇,弗雷德里克(Frederik)和约瑟夫·威廉姆斯(JosephineWillems),开着他们的丰田兰德酷路泽(LANDCRUISER)环游世界,并成为20多年来驾车穿越刚果丛林和沙漠的第一人。

刚果因连年战乱、管理失当、疾病肆虐,而几乎成为被人遗忘的国度,不过在探险者眼中,它是片沃土。以非洲冒险闻名于世,亨利·莫顿·史丹利爵士(SirHenryMortonStanley)与刚果有颇深的渊源,他证明了刚果河可以通航,并写就《穿过黑暗大陆》,而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和英国记者提姆·布切(TimButcher)的《血河:非洲破碎心脏之旅》,都让人对刚果心生畏惧。

近年,刚果开放为可以旅游的地方。游客对刚果人来讲,意义不同寻常,他们自己的路管局都搞不清楚他们的路况,很多道路从来没人用过,要倒过来问游客,才能有所了解。

游客除了应付泥潭、沼坑,还有当地人特别的“生财之道”。当有卡车开过来时,他们会在路上堆石头,让车没法过去,如果要他们帮忙推石头,得付费。另外,还可能因为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被警察逮捕,如果不想被抓进去,就得交“罚款”。

他们花了2个月的时间,从南部的卢本巴希到达中部的首都金沙萨,穿越公里的雨林地带,没有大路,只有容自行车行驶的窄道,地图也满是错误。一路上遇到什么都有可能。他们的装备简单,没有后援,但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恒心以及积极的态度。

开上喜马拉雅山

年,雪铁龙车队队长乔治-玛丽·哈特(Georges-MarieHaardt)曾开着履带式雪铁龙穿越撒哈拉沙漠,从阿尔及利亚横穿撒哈拉大沙漠,历时20天,抵达苏丹。之后就有了开车上喜马拉雅山峰的想法。

在年和年之间,他率领雪铁龙横跨亚洲探险队(AsiaticHarrdt-CintrogenExpedition),在《国家地理》团队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世界首度以汽车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壮举,从法属中东的贝鲁特到北京,全程3万公里。

这也是雪铁龙公司至今最为人称道的伟大的“东方之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机械力量横跨欧亚大陆,而且走的不少地区局势复杂动荡,其轰动效果不言而喻,一举奠定了雪铁龙在世界汽车行业内的地位。

他们动用了7辆雪铁龙半履带式汽车,汽车搭载的是四缸机械增压发动机,上面额外加装了一个变速箱。由于大部分时间,车辆在高海拔地区行驶,因此它们的速度不快,但动力强劲。

从吉尔吉特(Gilgit)到Gurez山谷较为顺畅,但之后在攀登布尔兹尔山口(BurzilPass,海拔米)时,出现了各种困难,如深到腰部的积雪、碎石堆,到了本吉(Bunji),更有山崩和封路,有些地方,必须用绳子拖车,防止车辆滑下山坡。

有些地方,只有小桥,或是道路毁坏严重,必须把车拆了,由搬运工扛着。有些地方,则不得不改用马、骡子、骆驼。这次旅程让汽车专家都惊呼不可思议,而当地人更是开了眼界,大多数人此前从未看到过汽车。不过不幸的是,哈特因过度劳累而病倒,探险结束后不久便病逝于香港。

第一次自驾车穿越欧亚

年,一家法国报社向读者提问:“这个夏天有人愿意开车从巴黎去北京吗?”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比赛由此开启,从北京到巴黎,全程为公里,历时62天。

当时人们对汽车的性能信心爆棚,认为只要有汽车,人们可以去到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原本此次比赛有40个队报名,最终只有5个队正式参加。

这次比赛没有规则,在没路没地图的乡村也没有援助。没有加油站,由骆驼驮着燃油,沿途提供补给。每辆车配一个记者,全程通过电报发送报道。当时汽车还是个新兴事物,很多亚洲的偏远地区,从没见过汽车,而有些路段只有马匹走过。

最终最先到达的是意大利贵族世家的继承人——希皮奥内·鲍格才(ScipioneBorghese),他对获胜充满信心,中途还特意从莫斯科绕到圣彼得堡,参加了一次为他们队举行的晚宴。比赛开始没多久,就因他们队的意大利汽车Itala的性能太过突出,而没有了竞技的意味,更像是完成挑战汽车性能极限的创举。

第二个到达的选手查尔斯·戈达尔(CharlesGoddard),在参赛前不会开汽车,在马戏团靠表演“死亡之墙”的摩托车特技糊口,一路向别人讨要汽油。去比赛起点中国的钱,还是在船上给头等舱的客人弹钢琴换来的,他开的荷兰世爵(Spyker)车也是骗来参赛的,戈达尔在抵达巴黎后立即因诈骗被逮捕了。参赛的其他车辆则多困在了泥潭、峡谷、沙漠、流沙等处。

长途试驾第一辆奔驰车

19世纪的时候,蒸汽机车已经诞生,但奔驰公司的创始人卡尔·奔驰(KarlBenz)还是想造出利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推进的交通工具。

他进行了数不清的实验,还把太太贝尔塔(Bertha)的缝纫机脚踏板拆下来,作为启动汽车的装置。第一辆奔驰车是三轮的,时速为16公里,不受买家青睐。

卡尔·奔驰本想要等车尽善尽美了才上路,他的太太贝尔塔可等不及了。她曾用嫁妆维持过奔驰公司的运作,她是投资者,也是精明的推广者,她明白要让人们接受汽车,必须让人们看到开动的汽车,而以卡尔的完美主义和谨小慎微,只会进行一些无惊无险的短试,她必须做出一些更有轰动效应的事情。

某天她私自开着它,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儿子,去见了她的妈妈,行程长达公里。她知道卡尔不会允许她这么做,但她对他的发明显然比他本人更有信心。

当然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没有地图,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但她的聪明才智,让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比如用帽子上的长别针疏通了一根堵塞的油管。

这次旅行既让卡尔了改善了奔驰车的上坡和制动能力,又是一次成功的汽车推广,此前造的汽车从没开那么远过。它打消了人们对汽车的顾虑,也改善了奔驰公司的经济状况。

所有的车迷都应该感谢贝尔塔,如果不是她,卡尔将把余生都花在完善一些不必要的细节上,奔驰车的辉煌我们也可能看不到了。

第一次美国跨州自驾游

这次自驾游发生在年,缘起也是次打赌。在旧金山的一家酒吧里,很多人觉得汽车不会流行多久,不可能驾车在90天里到达纽约,身为车迷的医生霍雷肖·尼尔森·杰克逊(HoratioNelsonJackson)说他可以,有人便出50美金(今天相当于美金)赌他做不到。

之后杰克逊开始行动了,他的机械师朋友休厄尔·K·克罗克(SewallK.Crocker)推荐他开以可靠性、耐用性著称的Winton车。他花了美金买了一辆最大功率为20马力的二手Winton车。他带着这位机械师朋友和一条戴着护目镜的斗牛犬,还有睡袋、工具、枪支、照相机等就上路了。

那一年福特的T型车还没诞生,汽车只是少数有钱人的玩物。当医生的杰克逊也没什么钱,但他的太太是某个号称可以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品牌的继承人。

旅途要比想象中的艰难,很多地方没有路,他们遇上过洪水,钱花光过,车撞坏过。因路途颠簸,车的噪音大,他们的行李掉了,他们也没发现。路上途径私人土地,他们还被迫缴纳过路费。

最奇葩的是,一女士为了让她的家人有机会看到汽车,故意给他们指错路,让他们白白走了多公里的冤枉路。他们还上了媒体头条,为Winton车引来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ms/84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