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布拉柴维尔  >> 布拉柴维尔文化 >> 正文 >> 正文

天旋地转,痛苦不堪,每3个头晕病人中就有

来源:布拉柴维尔 时间:2021/11/27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30549447447545&wfr=spider&for=pc

教音乐的张老师最近有点烦恼,每次要躺下或者从床上坐起,就出现天旋地转样的眩晕,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平时走路活动跟正常人一样。

查血压、看神经内科,都正常,但头晕还是常常来袭。听了一位家长跟她说:不行你去耳鼻喉科看看。张老师半信半疑地去了,结果真就看好了,原来她的头晕是内耳出现问题引起的,病名叫“耳石症”。

抬头晕、低头晕、起床时晕

睡觉躺下也晕、翻身时还是晕

只能朝着一个体位睡觉、每次眩晕发作都是在上述体位或头位改变时出现......

如果你的眩晕或头晕是在上述情况下出现,那么可能是耳朵里边的“耳石”在做祟了,我们俗称“耳石症”。

耳石症,这个诊断,只是我们临床上的一种通俗的叫法,其实它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理解,这种“眩晕”是一种良性的疾病,不会像脑出血一样,导致生命危险。而且,眩晕一般只在体位改变的时候出现;因此它又叫“位置性眩晕”;并且每次眩晕持续的时间一般在短期内可以缓解。

耳石vs耳屎?别闹笑话了

当医生跟患者说,你的眩晕是耳石症导致的,很多病人经常很迷茫,第一反应就是问医生,我经常掏耳朵,怎么还会有“耳屎”。(此处需注意,切记—不要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掏耳朵,以后我们会提!)

其实,是你误解了......

不过没关系,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耳朵除了负责听觉外,还有维持平衡的作用,这个功能主要集中在内耳。

内耳有一个负责平衡的小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我们说的“耳石”,并非耳道内的“耳屎”;耳石来源于我们内耳;而耳屎是在我们的外耳道内。

两者相隔十万八千里。而“耳石”一旦脱落就会引起平衡失常,称为耳石症。

耳朵里有石头?

耳石的学名叫位砂,它与生俱来,自出生便伴随着我们。

它平时“居住”在耳内迷路中前庭器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结晶,这些结晶,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显微镜下的耳石

耳石的功能是调整人体平衡,每当人体体位发生改变时,耳石会在位砂膜微绒毛上游移,通过感受器官神经的传导通知大脑,让身体保持在平衡状态。例如:突然起身转头时,耳石通过游移让大脑发出一系列相关指令,确保不会因此产生眩晕而摔倒。

如果没有这个耳石,那么我们的生活将非常痛苦,因为缺少它我们将无法维持正常的平衡功能,无法行走,无法生活。

什么情况引起“耳石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耳石膜上的,出于某些原因导致耳石脱落。目前的研究认为可能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

劳累、熬夜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末梢循环供血障碍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缺钙耳石器官老化,导致的退行性改变(形象地解释就是,年纪大了,胶水老化了,耳石粘不住了)。突发性耳聋感冒后继发前庭神经炎导致耳石脱落一侧耳部外伤之后出现耳石脱落长期一个固定卧位睡觉,耳石可能会因长期重力的作用导致脱落。

前庭感受器

我们的半规管内一方面充满了淋巴液体,另一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庭感受器,叫做壶腹部。

正常情况下,头部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液体冲击壶腹嵴,使人获得运动感觉。

但是耳石颗粒脱落,游离进入半规管后,只要头位移动,受重力影响,如翻身、起床、抬头、低头动作时,耳石碎片就在半规管内沿管壁移动,或者粘附管壁晃动,带动半规管内液体静流压,这种耳石在半规管内移动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壶腹嵴,使人产生眩晕、或头晕。

辨别眩晕

日常生活中,不少耳石症的患者误诊为颈椎病,采取各种颈椎固定法、推拿法、悬吊法进行治疗后、甚至还遇到不少误诊为颈性眩晕,而进行了手术治疗,但术后还是晕......

耳石症和颈椎病所致的晕在某些方面确有共同之处,比如头位转动到某个位置时出现头晕,或者抬头低头时出现明显晕感。

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快速的帮助你鉴别两种疾病:

(1)耳石症引起的晕,一定是眩晕;而颈椎病导致的晕,主要是头昏不适,不太会出现明显的天旋地转;

(2)耳石症引起的眩晕,一定是在伴随着重力的改变,如从座位至卧位;或从卧位至座位;或者卧位时从一侧翻到另一侧时的重力的变化;而颈椎病往往是头位转动到某一个角度的时候出现;

(3)耳石症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几秒钟或一分钟以内缓解;而颈椎病导致的晕,一直持续;

(4)此外耳石症存在一定的自愈性,很多患者会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情况;而颈椎病短期之内很难缓解。

耳石症与普通头晕的判别:

(1)有较明确的天旋地转感,自身或者感觉外周事物的不稳定感强烈,与头晕有明显的区别;

(2)发作时多伴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唾液分泌增多、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恶心、呕吐,轻重程度因人而异;

(3)无论眩晕的症状有多重,病人发病的整个过程都是清醒的(继发跌倒致脑外伤意外者除外),凡是伴有意识障碍、肢体定位(如偏瘫)及其他脑神经定位障碍(如说话异常、呛咳)的病例一般属于神经内科范畴;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鉴别要点是耳石症导致的眩晕,在做相关耳石体位诱发试验时会出现相应的眼球震颤,通过眼球震颤可以明确哪个半规管有耳石。

关于治疗

由于脱落的耳石颗粒,主要为碳酸钙结晶,常规通过药物,是无法将这些碳酸钙颗粒化解掉。因此,目前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手法复位的原理是通过头部姿势的改变,让耳石顺利回到它原本所在位置。即将滑落至半规管内的耳石颗粒通过体位的变化(半规管角度的调整)将其重新复位至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

(手法复位图示)

关于复位方法,后半规管耳石症,常采用Eply法和Smont法治疗。水平管耳石常采用Barbcu法和Gufoni法治疗。

通常,复位后眩晕的症状会立即消失,效果立竿见影。

咨询

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ms/9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