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鳄鱼恐龙王(PolypterusbichirLapardei,拉氏多鳍鱼)
这种恐龙和上文提到的PBB(Polypterusbichirbichir),是同一种鱼的两个亚种关系。新论文认为应该将它们合并,不分任何亚种。(也就是说鳄鱼和皮是一家,不分彼此)由于是一家之言,比较颠覆传统认知,个人暂时没有采信。
鳄鱼恐龙王是所有恐龙鱼中,最具有多样性的品种,其表现型多姿多彩,不同地域的种群往往呈现不一样的外貌。总体来说,除了上文介绍的PBB以外,市面上和“鳄鱼”有关的恐龙,有这么几个类别:
1、奈鳄,也可以叫做尼鳄,就是奈及利亚/尼日利亚出产的鳄鱼恐龙。
奈及利亚是台湾译名,尼日利亚是大陆译名,指的都是同一个非洲国家Nigeria,这两个完全是同义词。
所以以后不要问我奈鳄和尼鳄怎么分了,这两个就是一个东西。
2、几鳄,就是几内亚境内的尼日尔河出产的鳄鱼恐龙。
3、可利巴/可若彤,SP未定种,也来自几内亚,但是水系跟几内亚鳄鱼不一样,产地更加偏西。
4、新流域,产地在尼日利亚附近,跟传统奈鳄有一定差别。
5、虎鳄,SP未定种,主要产于几内亚(新流域也有和虎鳄非常类似的个体)同时具有虎纹和鳄鱼之间的特征。
6、康坦鳄鱼,一个神秘的物种,分布于刚果河上游,早年国外因为抓不到真货,进来的是带横纹的黄金,所以被玩家认为是黄金恐龙的同物异名。但是根据年论文放的标本照片看,并不是黄金。
以下将逐一介绍:
一、奈鳄/尼鳄(尼日利亚鳄鱼恐龙王)
鳄鱼中最为正统和经典的品系,进口总量最多,价格也最为便宜。甚至于市面上人工繁殖的鳄鱼恐龙,也有九成是奈鳄的后代。
不过,由于这一类鳄鱼的外形,比较接近乍得湖产的PBB,但是一般个体的颜值要处于劣势,精品率没有乍得皮高,所以在乍得皮大量进入国内之后,这个鳄鱼品系的人气受到了很大打压。
即使如此,奈鳄中的精英个体,也拥有不逊色于精品PBB的颜值,并不能完全被后者所替代。
奈鳄的脑袋,一般个体来说,侧面看要显得比PBB短钝一点,更圆一点。
以圆翘为特色的奈鳄头型,不过个人不是太喜欢,觉得有点奇怪。
当然也有的奈鳄头型不那么圆润,比较修长,棱角分明,看起来跟乍得湖PBB的头型如出一辙:
注:大个体、超大个体的奈鳄还是以圆厚头型的表现为主。
然后比较极致的,可以出来这样霸气侧漏的大方脑袋,厚重如集装箱:
也可以有这样的,曲线迷人的翘头:
和PBB的区别,上次的文说的差不多了,主要是腹部白纹(通常)比PBB细,嘴前端(通常)没有PBB的那条横纹,背鳍(通常)比PBB数量少,13最多,大体范围一般在13-15之间。(人工个体和非常极端的少数野生个体可能会到16)
霸气的奈鳄正面图,红圈所示就是被称为“太阳纹”的经典款式鳄鱼头纹,但是因为(一般个体来说)缺少PBB的那条横纹分割,奈鳄的“太阳纹”不能形成完整的一个圆形,绿色地带会一直延伸到嘴端的位置。
下面两条都是奈鳄,来自国内玩家“小夏”,可以明确看到头顶的太阳纹,带着绿线一直延伸到嘴端。
和PBB的头纹比较一下,PBB的嘴端有一条横纹,导致太阳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
PS:此图PBB为调色,鄙视一下,个人力挺原色的恐龙图片。
下图,和PBB同框的奈鳄,左为奈鳄,右为PBB(乍得皮),可以明显地看到,腹部那条白纹是PBB更加粗,位置也更高。
这个奈鳄的头型是跟PBB比较相近的那款,对比之下并没有显得更加钝圆。
这里再补充一个很多人注意不到的细节,PBB的眼睛后方,除了7字纹之外,通常还有两条白色的虫纹(如图红圈所示)。新人玩家观察的时候,可不要以为你的爱鱼受伤留疤了哦!这是种族特色,奈鳄一般个体是没有的(可以对比一下上面的奈鳄图片)
如果一个恐龙既有7,又有两条白色虫纹的话,是PBB的可能性,要远大于是奈鳄的可能性。
当然,奈鳄也有一些个体,既有7字纹又有双虫纹,比如以下这头:7字带双虫纹的奈鳄,如果看到,记得可以收藏哦。
注:部分特殊个体的PBB,也可能没有双虫纹。
奈鳄的个体大小,一般来说,是要略微小于乍得湖PBB的,经常可以看见30—40厘米左右的个体,超过50厘米算比较中上大小的个体,60以上的大个体要比PBB少,不算是特别常见。但是极限的大个体尺寸,并不逊色于已知的乍得湖PBB。
下图:国内商家海哥进过的76厘米,极限尺寸奈鳄,体型非常惊人,就算放在已知的乍得湖PBB里面,也是足以竞争最大个体的存在。
可惜此鱼已经亡故,据说目前广州玩家有差不多大的个体,本人时间有限尚未求证。
可惜这种大个体实在是凤毛麟角,整体平均水平来说,奈鳄的体型是要稍微逊色于乍得湖PBB的。
国内玩家“小夏”的一头非常有特色的奈鳄,最显著的特点是嘴端有像PBB一样的横断纹,导致头顶的“太阳纹”形成了完整的圆形。在奈鳄个体中,这是相对比较少的特征。
此外,这个鱼还有其他的一些特色。我当时猜测它是跟“新流域”一批过来的奈鳄,并且得到了主人的证实。这里先卖个关子,在新流域鳄鱼篇再详细说明。
奈鳄的产地,顾名思义,当然是奈及利亚/尼日利亚(Nigeria)这个国家。
所有的奈鳄都来自于非洲第三长河——尼日尔河(NigerRiver)以及其各路支流。下图中标示为“Niger”的蓝色河流,就是尼日尔河。
红圈所示为尼日利亚的国界线,也就是奈鳄大致的分布地点,可以看到,尼日利亚处于尼日尔河的下游,入海口一带。
而鳄鱼的另一个有名的产地——几内亚,就是图中标注“GUIEA”的国家,你可以在尼日尔河的上游、发源地找到它。
两地相距很远,导致两种鳄鱼的外观完全不同,甚至比奈鳄和PBB的差距更大。关于几内亚鳄鱼的外观,我会在后续的篇章里讲到。
尼日尔河在尼日利亚境内的各支流,其中的凯比河,马里加河,贝努埃河,都是它的主要支流名称。贝努埃河(BenoueRiver)是尼日尔河的最大支流,也是奈鳄的产地之一。
不过,由于这些河流相互连通,恐龙鱼的种群可以相互来往、交配、繁殖,所以一般来说,尼日尔河捕捞的奈鳄,和标注为支流名字的(如贝努埃河鳄鱼)并不会出现决定性的差异。所以如果商家跟你说贝努埃鳄鱼有多独特,凯比河鳄鱼有多独特等等,这种言论,都是不足为信的。
(新流域鳄鱼这个奇葩后面再说)
图中右上角,还可以看见PBB的重要产地——乍得湖,可以看到,乍得湖水系和尼日尔河之间已经断开了连接(远古时期是连在一起的)。这也是PBB和鳄鱼出现差异的本质原因——地理隔离。简单地说:PBB和鳄鱼在远古时代曾经是一种鱼,拥有共同的祖先,但是由于河道断开连接,变成了两群鱼,无法相互交配。久而久之,两群鱼各自进化和变异,就产生了差异。这是把PBB和鳄鱼划为两个不同亚种的科学依据之一。
为什么几鳄和奈鳄,明明差距更大,却不能划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呢?就是因为它们所在的河流,是连在一起的(上图所示的尼日尔河),事实上不存在地理隔离。
下图:奈鳄原产地之一——贝努埃河的景观:
下图,年恐龙鱼大论文的节选,作者引用了学者Gosse的分类定义,描述了PBB和鳄鱼的地理隔离情况,这一段大致意思是:贝努埃河(上面地图中可以看见)以西的河流流域,全部产的都是鳄鱼,而乍得盆地以东的河流流域(乍得湖,尼罗河,图尔卡纳湖都在东边)产的都是PBB。
所以按照定义,不会存在所谓的“乍得湖鳄鱼”,因为两个亚种存在的前提,就是地理隔离。(分布地不重叠)有PBB的河里,是绝对捞不到鳄鱼的,反过来也一样。
国内进过标注为“乍得鳄鱼”的类群,从表现来看,基本可以认为就是奈鳄。
有意思的是,论文作者本人并不支持Gosse的观点,他认为鳄鱼(PolypterusbichirLapardei)
和PBB(Polypterusbichirbichir),就不应该分成亚种,应该就合并成同一种,统一名字就叫P.bichir。说起来也有几分道理,毕竟几鳄和奈鳄的差距更大,都没有独立分成亚种。老标准那种简单粗暴地按照地理分布划分,未必就很可靠。
不过这个太颠覆传统,在这一论调得到学术界普遍公认之前,笔者还是暂时按照老的分类来介绍。
既然提到了年论文,那么不妨再给大家看一个牛逼的表格:
科学家对于鳄鱼系列恐龙鱼,背鳍数量的专业研究:
第一行:尼罗皮(图皮也算进去),细线为背鳍数量的范围,粗线为“大多数个体”背鳍数量的区间。
科学家认为尼罗皮的背鳍在14—18之间浮动,大多数个体在16—17之间(实践中感觉图皮很多15背鳍的,17的不算多)
第二行:乍得皮,被认为背鳍数量在14—17之间,大多数个体在15—16之间(实践中感觉14的很不少,17的乍得皮.......Emmmm没有见过)
第三行:西非鳄鱼(包括几鳄和奈鳄),被认为数量在13—16之间,大多数个体在14—15之间(实践中感觉13的很多,15的比较少)
最后一行,康坦鳄鱼,谜一样的东西..........
再强调一遍,这里数背鳍,是要把连尾巴的独立刺也数进去的,有几根刺算几个。不要跟我抬扛,这是学术论文的明确要求。
最后再放一些奈鳄的美图:
国内的人工繁殖鳄鱼,基本上都是奈鳄,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
繁殖多了,也会出现短身,白化之类的吊货:
二、几内亚鳄鱼(几内亚鳄鱼恐龙王)
鳄鱼中最为个性化的品系,纹路的变化多端是它独一无二的特色,经常有华丽的“乱纹”甚至类似于虎纹、虎鳄的纹路出现。国内的数量要比奈鳄少一些,普及程度相对没有那么高,当然价格也要稍微贵一些。
常规个体来说,几内亚鳄鱼和奈鳄(尼日利亚鳄鱼)区别明显,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
奈鳄的纹路,通常都和PBB一样,是比较规整的,背纹、锁链纹、腹部白纹三者非常分明:
但是到几内亚鳄鱼这里,就比较皮了,会有各种放飞自我的骚操作。
腹部白纹经常在中段断开,或者很细很不明显,带着很多的深色斑点。
锁链纹经常出现很大的空洞(比奈鳄绿纹里面的那些小方洞大得多),而且经常在身体中部就断开,不能连到尾巴,然后和背纹一起,构成奇葩而华丽的各种图案。
很多时候判断一个鳄鱼是否是几鳄,光看尾部弯弯曲曲,形状古怪的乱纹就足以分辨。
不要以为没起色我就不认识你了,锁链纹开天窗,靠近尾巴有弯曲的乱纹,你不是几鳄还能是啥?
由于打破了奈鳄和PBB,那种背纹——锁链纹——腹白纹中规中矩的纹路模式(锁链纹可以断,腹白纹可以断,各种乱来都可以),几鳄的纹路表现十分多样化,各种乱纹奇葩纹路层出不穷,下面放一些图供大家慢慢欣赏:
对于新人来说,有一个最无脑的判断办法就是.....
——看到纹路乱七八糟的鳄鱼,就他妈的是几内亚鳄鱼!(大笑)
管他奶奶的背纹、锁链纹、腹白纹!乱就对了,不规则就对了!
............
几内亚鳄鱼的头型和头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
头型,几内亚鳄鱼的吻部要比奈鳄的细弱,末端比较尖的感觉。小个体基本都是那种尖尖的脑袋,上下颌很薄。大个体有些也尖,但是随着吻部的加厚,有些会呈现“方头”的感觉。
中小型个体尖尖,修长的脑袋,50以内的个体基本以这种脑袋居多:
大个体有些也是尖头,像下面的这个是60+的大家伙:
也有一些在尖脑袋的基础上加了厚度,变得有点儿方方的感觉:
但是这种方头,其实也是由尖头演变来的,仔细看它们的面部轮廓,也不难想象得出它们小时候尖尖的那张脸。
但是这种方头,其实也是由尖头演变来的,仔细看它们的面部轮廓,也不难想象得出它们小时候尖尖的那张脸。
在头纹上,几内亚鳄鱼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太阳纹,那也是必须有的,但是有没有发现形状和奈鳄的,有点不一样?
然后嘴的前段,有着和PBB一样的一条横断纹。
于是,太阳纹和嘴端的横断纹,可以描出来两个字“水十”
这是几内亚鳄鱼很明显的特征(有部分可利巴也是这种纹路)
我大几内亚鳄鱼有水军十万,谁能与我争锋?
下面两头鳄鱼,你分得清哪头是几内亚鳄鱼,哪头是尼日利亚鳄鱼(就是奈鳄)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几内亚鳄鱼的腮纹,跟尼日利亚鳄鱼也有一些区别,更加华丽和复杂,有兴趣的鱼友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几内亚鳄鱼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经常会出现“高鳍”表现的个体。
通常在鳄鱼系列里面,视觉效果上,背鳍显短的往往是图皮的某一些个体。反过来,背鳍显得特别尖细,很修长的则经常会是几内亚鳄鱼。
其他品种的鳄鱼也一样会有这样的“高鳍”个体,但是几内亚鳄鱼里面往往要更加多一些,大家挑选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注意一下。
不过高鳍表现的个体有一个弊端,就是在喂粗之后,“高鳍”的感觉会大打折扣,特别喜欢粗棍子的朋友建议不要选择,不适合你。
几内亚鳄鱼的体型,基本跟奈鳄差距不大,不过由于进口不是特别多,目前在最大的个体上稍微处于劣势。
下图,国内玩家“乐之饼干”收藏的60厘米级别大个体几鳄。
下图,可能是国内最大的几鳄,海哥出品的68厘米大个体。
几内亚鳄鱼的产地,不用多说,自然是几内亚(GUIEA)了。由地图可以观察到(图中红圈),这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和上游地区,和尼日利亚相距多公里:
(简单地说:几鳄在发源地,奈鳄在入海口)
超远的水域距离,造就了几内亚鳄鱼和尼日利亚鳄鱼之间的不同。可惜由于它们两个都产自同一条河——尼日尔河,互相之间水域是相连的,不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很遗憾地并没有被划分为独立亚种。有部分玩家为此愤愤不平,认为应该将其划分开来。
当然,如果未来分子生物学证明它们基因上有很大差距(外形差距大不等于基因差距大)也许也会分亚种的,谁知道呢。
(注:恐龙目前的主要分类标准还是形态学,做过基因测试的不多,比较有名的案例是做过基因测试后,不再把黄金作为虎纹的亚种,而独立成种。)
以下是几内亚境内一些比较受恐龙鱼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wh/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