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二、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联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地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气候类型的复杂性:(如:亚洲、横断山区气候复杂)
(2)地形→气候分布:分布范围、分布形态(如:西欧与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南北走向的山脉对海陆之间的水汽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呈狭长带状分布。如南、北美西海岸。而东西走向的山脉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3)地形→气候特征:→气温:
①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多样)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
山区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垂直自然带种类丰富多样)
盆地地形:空气不易扩散,盆地底部气温更高(冬季加重暖冬与雾霾)。如果冷空气进入盆地堆积,易导致气温更低(加剧了寒潮或者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地形可以阻挡冷空气(我国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等);
背风坡导致气流下沉增温,加剧背风坡的干旱程度,提升了背风坡森林火险等级(焚风效应)。
→降水;
①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
②迎风坡的降水从山麓到山顶一般呈“少—多—少”分布
2.气候对地貌的影响:(1)高寒地区: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2)沙漠地区: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风蚀蘑菇),又有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沙丘、沙漠);(3)湿润地区:降水较多,流水的冲刷作用明显。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3.地势、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水就地势,地势特征往往决定着河流的走向、水系的形状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绝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德国地势南高北低——绝大多数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大西洋;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决定了大江大河成放射状外流;
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导致形成向心状水系;
亚马孙平原南(巴西高原)北(圭亚那高原)两侧地势高——导致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与地势的不同影响河流的利用方式在径流量等水文条件大致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
山区——地形陡峭,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较大,水能资源较丰富;
(地势交界处多修建大坝)
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河网密布,通达度高)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山区——水流流速较快,侵蚀作用强烈(下蚀作用刨深河谷,侧蚀作用加宽河道);
平原地区——水流流速较慢,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4.气候与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气候要素中的气温、降水直接影响河流的冰期与流量。
纬度低、湿润区的河流雨季相对长、降水相对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纬度因素决定了地表接收太阳光照辐射能量的多少)。(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进早晚和推进时间长短,决定了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5.气候类型决定着动植物、土壤的不同:
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导致形成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多样决定着植被类型往往多种多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自然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别。
6.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
(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地形类型决定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平原: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发展耕作业;
山区:地形崎岖、土层薄、贫瘠,不利于水土保持,不宜发展耕作业。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林业、牧业、副业、旅游业等;
②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平原:便于实现水利化(灌溉)、现代化(播收);
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
陡坡:不能修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加剧),易植树种草。
③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
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投人大于产出。
④海拔不同,热量不同,作物的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往往不同。
(青稞、小麦)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合理灌溉。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变得很重要。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这显然与便利的灌溉条件息息相关。
(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不同作物的熟制与种植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种植制度。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与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
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典型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的印度半岛)③台风、暴雨、干旱、寒潮、霜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7.地形、气候、河流与聚落:
(1)乡村:从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或现代乡村的布局来看,它们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的较高且平坦的地方。这些地方地势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且靠近河流,土地肥沃,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便于取水和对外交通。
(2)城市: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高原山区也有城市分布,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大型城市、城市群,大多沿河分布。河运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影响较大。同时,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加工活动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临河分布。(重要因素)(4)对建筑的影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在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由于没有太阳光直射,因此必须考虑日照与街道方位的关系;屋顶坡度与当地降水量的大小往往密切相关;山谷聚落多沿河谷地带分布,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房屋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就地取材)
8.地形与交通:
(1)平原地区:交通线分布密集,成网状分布,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
(2)山区:交通线分布稀疏,交通方式比较单一,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山区地形崎岖,使交通修建工作困难,多成‘之’字形分布,如盘山公路等。有的还要建隧道,高架桥,从而增加了修建成本。山区道路多沿河、河谷的低平地带和沿等高线分布。
三、地理试题中的地理要素联系
(年全国新课标III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读:本题通过探讨山地坡面径流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对水循环环节的理解,突出了植被恢复的生态意义。第1题,若植被覆盖良好,坡面降水被截留,下渗增加,会降低河流径流量;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坡面降水会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大大提高河流径流量。这样,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更多地受降水直接影响,波动强烈。答案为B。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涵养水源能力增强,蒸发量增大,由于植被的截留,地表水下渗增多,容易转化为地下水,因此地下径流会增加。山地的降水量变化不大,坡面径流会增少。答案为C。第3题,森林植被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故两河流径流量总体会减少。图中显示顺向岩层向乙河倾斜,植被恢复后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则会顺着倾斜的含水层向乙河流处渗流、汇集,相比之下,甲河流量减少,乙河增加。答案为D。
4.(全国Ⅰ)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答题要求是“说明”。“勘察加半岛的地形”当然需要读图并读懂,比如是什么类型,有什么特点等。“气候”包括哪些方面?比如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区域差异”可能有垂直差异、水平差异等。合计6分。
依据文字材料可知,植被有南北差异,这可能涉及气候的南北差异,但与纵列的地形无关。依据文字材料“东西向气候差异显著”,这里就需要深挖,比如东西向气候有什么差异呢?与地形有关系吗?依据图像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信息,该半岛位于亚洲东部,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依据图像等高线信息,地形垂直高差大,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
1读图判读地形特征。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对气温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等)。3读图判断气候的区域差异。
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5.读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沿海地区气候有何特点?这种气候对当地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2)塞内加尔河下游河床缓,河口宽,低水位时期,咸水有可能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农业和居民用水。为此,人们在该河口建起了十几米高的迪亚马水坝。试分析在该河口建高坝的不利影响。
(1)气候特点:纬度低,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终年高温潮湿,微生物代谢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中保存的有机质少;降水多,地表径流量大,土壤淋溶作用强,被流水带走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低。
(2)水坝蓄水,使河流水质恶化;河道泥沙淤积加剧;生态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渔业资源减少;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加剧等。
(1)可根据当地的纬度、海陆位置等推断出图中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再从湿热的气候对有机物的分解与保存、地表径流量大对土壤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2)从水坝蓄水对水质、泥沙淤积、地下水位及水盐运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6.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审题过程:一是答题格式要求“分析”;二是“阻碍”,题意是指空间的阻碍;哪两个空间?尼罗河鲈鱼原来的生存空间和维多利亚湖;三是指自然原因。合计6分。
材料应用:依据文字材料可知,尼罗河鲈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尼罗河在维多利亚湖的北侧,刚果河在维多利亚湖的西侧。依据图上信息可知,阻碍鱼从周围河流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可能有河流分布、瀑布等方面。
相关知识:自然原因包含“气地水土生”等方面。
书面表达:(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审题过程:一是答题格式要求“分析”;二是“鱼”的“繁殖”,而且是“迅速”繁殖;在哪里?维多利亚湖;三是指自然条件。合计6分。
材料应用:依据文字材料可知,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说明湖泊面积大;维多利亚湖原有鱼类资源丰富,正好是大型的肉食性鱼(尼罗河鲈鱼)的食物来源。
相关知识:渔场的形成条件:水温适宜;大陆架海区,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水域较广;饵料丰富。(“迅速”繁殖,如果是植物可以考虑温度高生长快。)
书面表达: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7.(新课标Ⅱ)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
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
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说明:整理自我的博物志、地理之友等。小编原创整理编辑,请尊重小编的劳动成果,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
往期精彩回顾:
河流的优雅转身
这些美景后隐藏的危险
南方人:试问晴为何物
冰川为父、大海为母——峡湾
流淌了年的河流在4天完全消失之迷
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大可不必恐慌
来自地理老师的新年祝福!
地理老师告诉你最早进入年的是哪个地方
北半球“冷极”-奥伊米亚康
地理老师看印尼大海啸
穿着短袖过“冬至”?别得瑟!
冬至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吗?
全球变暖竟然与动物放屁有关?
地理老师看改革开放40周年
成也大坝,败也大坝
南方大雪纷飞,北方雪汛为啥迟迟未到?
“冷空气”从哪里来?为何冷空气来之前变升温?
跨越千年,廊桥无言
世界的尽头,一切的开始——火地岛
“冰排并排北边跑”蕴含的地理知识
地理老师告诉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ebinbinb.com/blcwejp/7524.html